丹毒属于什么皮肤病
丹毒是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其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发病前有畏寒等前驱症状,局部为边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伴灼热疼痛。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淋巴回流障碍是易患因素。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硫酸镁溶液湿敷等一般治疗,以及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药物治疗,疗程1014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力低下人群,因各自生理特点或健康状况,在丹毒治疗及预防上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丹毒属于什么皮肤病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二、丹毒的相关特征
1.临床表现: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局部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有时红斑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
2.病理特点:组织病理显示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弥漫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且累及淋巴管。
三、丹毒的易患因素
1.皮肤屏障受损:如皮肤有破损、溃疡、足癣等,细菌容易入侵。例如,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干燥,易出现细小破损,增加感染风险;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皮肤易受伤,未及时处理也易引发。
2.免疫力低下:像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等)人群,身体抵抗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也相对容易患病。
3.淋巴回流障碍:如患有丝虫病、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后等情况,导致淋巴液回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积聚引发感染。
四、丹毒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局部可采用硫酸镁溶液湿敷,促进炎症吸收。
2.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抑制和杀灭细菌。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治疗疗程:一般需持续用药1014天,确保彻底清除细菌,防止复发。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使用外用药物湿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如体温、精神状态等,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因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若有皮肤破损应积极处理,预防丹毒发生。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抗生素的选择要权衡利弊,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孕期发生丹毒,还需关注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定期产检。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除积极治疗丹毒外,应尽量减少与传染源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