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症状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不易擦去的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及成年人等不同人群且有各自特点,还需与奶渍残留、疱疹性口炎等相似口腔疾病鉴别。具体而言,典型症状是口腔黏膜白色斑膜,婴幼儿症状更明显且与奶瓶喂养等因素相关,成年人若有基础疾病易反复发作,可通过与奶渍残留擦拭表现不同及与疱疹性口炎病变形态和病原学检查鉴别。概括为:鹅口疮有典型口腔黏膜白色斑膜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婴幼儿因免疫等因素症状更突出且与奶瓶喂养有关,成年人有基础疾病易复发,需与奶渍残留、疱疹性口炎鉴别,可通过擦拭表现和病原学检查区分。
一、鹅口疮的典型症状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膜。多见于颊黏膜、舌、牙龈、上颚等部位,斑膜呈点状或片状分布,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能会有溢血。患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哺乳困难等情况,因为口腔黏膜的不适会影响进食。对于婴儿来说,由于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往往会表现出吃奶时突然啼哭、拒食等表现。
二、不同人群鹅口疮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婴幼儿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口腔卫生相对较差时容易患鹅口疮。除了上述典型的口腔黏膜白斑表现外,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鹅口疮引起的不适可能更明显,还可能出现流涎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口腔内的不适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而婴幼儿吞咽功能相对不完善,导致流涎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婴幼儿如果有奶瓶喂养的情况,奶瓶的奶嘴如果清洁不彻底,容易成为白色念珠菌滋生的温床,增加鹅口疮的发病风险。
(二)成年人
成年人患鹅口疮时,症状与婴幼儿有相似之处,也会出现口腔黏膜的白色斑膜,但相对婴幼儿来说,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不过,如果成年人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鹅口疮可能更容易反复发作,且病情相对较顽固。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鹅口疮的发生几率会增加,且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也较高。
三、鹅口疮症状与其他相似口腔疾病的鉴别
(一)与奶渍残留鉴别
奶渍残留也可在口腔黏膜上形成白色物质,但奶渍残留用纱布轻轻擦拭可被擦掉,而鹅口疮的白色斑膜不易擦去,强行擦拭会有黏膜损伤的表现。这是因为鹅口疮的白色斑膜是白色念珠菌在黏膜表面形成的菌斑,与奶渍的性质不同。
(二)与疱疹性口炎鉴别
疱疹性口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多个小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与鹅口疮的白色斑膜表现不同。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而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通过口腔病变的形态和病原学检查可以进行鉴别。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取口腔斑膜处的分泌物进行镜检,查找白色念珠菌菌丝或孢子来明确诊断鹅口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