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是怎么引起的
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感染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其诱发因素包括年龄(618个月婴幼儿多发)、季节(冬春多见)及免疫状态(免疫低下易发病)。对于婴幼儿,家长在疾病流行季应避免其去人员密集场所,发热时合理降温,超38.5℃或不适需就医;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营养与活动。
一、幼儿急疹的病因
1.病毒感染:幼儿急疹主要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感染引起。其中,HHV6感染最为常见,约90%以上的幼儿急疹由HHV6导致,尤其是HHV6B亚型。HHV7感染相对较少,但也可引发幼儿急疹。这些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和淋巴细胞嗜性,感染人体后,可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而致病。
2.传播途径:幼儿急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病毒很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例如,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带有病毒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其他儿童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另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再接触口、鼻等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
二、幼儿急疹的诱发因素
1.年龄因素: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尚未完全消失,对HHV6等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相对较少;而18个月以上的儿童,随着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感染后发病的几率也有所下降。
2.季节因素:幼儿急疹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这可能与冬春季节气候多变,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不畅,有利于病毒传播有关。
3.免疫状态:当孩子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时,如近期有过感染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更容易感染病毒引发幼儿急疹。例如,孩子患感冒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接触到HHV6等病毒,就可能诱发幼儿急疹。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婴幼儿:由于幼儿急疹多发生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超市、商场等,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不要盲目使用退烧药,体温在38.5℃以下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让孩子多喝水,补充水分。若孩子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退烧药。
2.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果孩子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感染病毒后病情可能会相对较重,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家长更要加强护理,一旦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日常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