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突出的症状是什么
先天性巨结肠在不同阶段的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新生儿期有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症状,因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如及肠道梗阻所致;婴儿期出现顽固性便秘、营养不良和小肠结肠炎,后者是严重并发症;儿童期便秘加重、腹胀明显、生长发育迟缓;特殊人群中,新生儿和婴儿需家长密切观察症状、注意喂养和操作轻柔,儿童则要关注心理变化,鼓励多吃高纤维食物、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一、新生儿期症状
1.胎便排出延迟: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胎便排出时间明显延迟,常超过2448小时,部分患儿甚至需灌肠等处理才能排出胎便。这是因为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蠕动功能障碍,胎便无法正常通过肠道排出。
2.腹胀: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严重时腹部可呈蛙状,腹壁紧张发亮,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这是由于肠道梗阻,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气体和液体在肠腔内积聚所致。
3.呕吐:呕吐较为常见,呕吐物可为奶汁、胆汁,严重者可吐出粪样液体。呕吐是肠道梗阻后,肠腔内压力升高,内容物反流引起的。
二、婴儿期症状
1.顽固性便秘:随着年龄增长,便秘症状逐渐加重,患儿多需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才能排便,排便间隔时间逐渐延长,从数天一次到十余天一次不等。这是因为病变肠段持续缺乏正常的蠕动,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结。
2.营养不良:由于长期便秘、腹胀,患儿食欲减退,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时肠道吸收功能也受到影响,可出现体重不增、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
3.小肠结肠炎:这是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高热、频繁呕吐、腹泻、腹胀加剧,大便呈恶臭水样便。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这是由于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
三、儿童期症状
1.便秘加重:便秘情况更为严重,可出现粪便干结如羊粪状,甚至形成粪石。患儿排便时十分费力,常伴有肛门疼痛、肛裂等症状。
2.腹胀明显:腹部膨隆更为显著,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部分患儿因腹胀严重可出现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和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患儿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明显低于同龄人。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和婴儿:此阶段患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症状的耐受性较差。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排便、腹胀、呕吐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加重腹胀。由于患儿可能需要灌肠等操作,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道。
2.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患儿可能会因为疾病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家长和老师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在饮食方面,要鼓励患儿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憋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