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和甲下脓肿的区别
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炎症,主要发生于指甲两侧及周围皮肤,多因微小创伤致病菌感染,早期可局部热敷等,化脓时切开引流;甲下脓肿是指甲下化脓性感染,多由甲沟炎蔓延或外伤后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指甲下脓液积聚等,多需拔甲手术治疗,两者在定义、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原则上有不同特点,各年龄段、性别发病及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核心特征明确。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在指甲的两侧及周围皮肤。多因局部微小创伤,如撕倒刺、咬指甲、修剪指甲过深等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感染所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经常接触水、手部劳作频繁等人群易患,有相关创伤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
2.甲下脓肿:是指甲下的化脓性感染,脓肿位于指甲与甲床之间。多由甲沟炎蔓延而来,也可因外伤导致甲下出血后感染引起,各年龄均可发病,同样无明显性别差异,有甲沟炎病史、手部外伤史等人群易患。
二、临床表现
1.甲沟炎:局部表现为指甲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初期可能只是轻度红肿疼痛,若病情进展,可出现化脓现象,但一般脓肿范围相对局限,肿胀主要集中在指甲两侧及周围皮肤,疼痛相对局限于甲周区域,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若感染严重,可能出现低热等轻微全身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只是儿童因皮肤娇嫩等可能症状相对更敏感。
2.甲下脓肿:主要表现为指甲下出现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指甲可出现变色(如变黄、变黑等)、隆起,疼痛较为剧烈,因为脓液在指甲下压迫甲床,疼痛范围相对更广且程度更深,可伴有明显的红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等,年龄、性别对其临床表现影响不大,但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需密切观察其是否有烦躁、哭闹等异常表现来判断病情。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表现
1.甲沟炎: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即可初步诊断,无需特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能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主要是局部炎症反应的体现,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实验室检查表现类似,只是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因年龄特点可能有不同的正常范围参考。
2.甲下脓肿:可通过X线检查等辅助诊断,X线可能显示指甲下有低密度的脓液影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更明显,全身症状明显时升高更显著,不同年龄、性别在检查表现上主要是指标数值范围因自身生理特点有所差异。
四、治疗原则
1.甲沟炎: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促进炎症消退,若有化脓,可进行切开引流,引流时注意操作规范,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采用此类治疗,儿童治疗时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再次创伤。
2.甲下脓肿:多需要进行拔甲手术,将指甲拔除以彻底引流脓液,促进感染愈合,手术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等,儿童进行拔甲手术时需充分考虑其耐受性等,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