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痔疮出血了怎么办
肛门痔疮出血给出了处理建议,包括初步处理(清洁肛门、压迫止血、冷敷,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调整防便秘腹泻、避免久坐久站、规律排便,不同人群有不同侧重点)、药物治疗(外用痔疮膏等,不同人群选药有别;口服促进静脉回流等药物,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咨询医生)及就医指征(出血不止或量大、频繁出血、疼痛剧烈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特定人群更应重视)。
一、初步处理措施
1.清洁肛门:发现肛门痔疮出血后,应立即用温水轻轻清洗肛门,保持该部位的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对于患有糖尿病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清洁,因为他们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2.压迫止血: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在出血部位,一般按压几分钟,多数情况下可起到止血作用。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痔疮。孕妇在进行压迫止血时,要注意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腹部影响胎儿。
3.冷敷: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肛门周围,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但冷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15分钟即可。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冷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防止冻伤。
二、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便秘会增加腹压,加重痔疮出血;而腹泻会刺激肛门,也不利于痔疮恢复。儿童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
2.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影响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重痔疮症状。应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办公室职员、司机等职业人群,更要注意定时活动。孕妇由于腹部增大,久坐久站会增加盆腔压力,加重痔疮,要适当多休息并进行舒缓的活动。
3.规律排便: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排便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长时间用力排便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所以更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三、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常用的有痔疮膏、痔疮栓等,这些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在选择外用药物时也有所不同。儿童用药需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且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要避免使用含有麝香等成分的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口服药物:一些药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的症状,如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等。但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口服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
四、就医指征
1.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出血仍未停止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出血不易止住,更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频繁出血,即使每次出血量不多,但持续时间较长,也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3.出现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痔疮脱出不能回纳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等进一步治疗。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耐受能力较弱,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更要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