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肺炎的感染途径主要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三类。产前感染包括母亲孕期感染,病原体经胎盘传给胎儿,以及羊水被污染,胎儿吸入污染羊水致病;产时感染有胎儿吸入母亲产道污染分泌物和助产过程消毒不严致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产后感染涵盖呼吸道途径,如与感染患者接触或环境通风差,血行感染,如皮肤、脐部感染病原体随血液循环至肺部,以及医源性感染,如医院环境、器械消毒不彻底或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达标。因新生儿抵抗力弱,家长需注意保持其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去人员密集处,患病家人避免密切接触,做好皮肤、脐部护理,若新生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产前感染
1.母亲孕期感染: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等)或原虫(如弓形虫)等病原体感染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导致胎儿发生肺炎。比如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影响胎儿肺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增加新生儿肺炎的发生风险。
2.羊水污染:如果羊水被病原体污染,胎儿在子宫内吸入被污染的羊水,就可能引发肺炎。例如,当孕妇胎膜早破时,阴道内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上行进入羊膜腔,污染羊水,胎儿吸入这样的羊水后,细菌在肺部滋生繁殖,进而引起炎症反应。
二、产时感染
1.分娩过程中吸入污染的分泌物: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吸入母亲产道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导致肺炎。如母亲产道存在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胎儿经过产道时就有可能吸入含有这些病原体的分泌物,引发感染。
2.助产过程消毒不严格:如果在助产过程中,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接生人员操作不规范,可能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胎儿体内,引起肺炎。例如,接生时使用的器械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上面携带的细菌就可能感染新生儿。
三、产后感染
1.呼吸道途径:新生儿出生后,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如家人患有感冒、流感等疾病,通过飞沫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生儿,新生儿吸入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后就容易发生肺炎。此外,新生儿居住的环境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也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增加感染的机会。
2.血行感染:新生儿皮肤、脐部等部位发生感染时,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炎。比如新生儿脐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并在肺部定植,引发炎症。
3.医源性感染: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如果医院的病房环境、医疗器械等消毒不彻底,或者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达标,都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肺炎。例如,暖箱、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如果消毒不严格,上面的病原体就可能感染新生儿。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新生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发生肺炎。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避免带新生儿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家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应尽量避免与新生儿密切接触,必要时需佩戴口罩。同时,要注意新生儿的皮肤、脐部护理,防止感染。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