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引起的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包括感染与非感染两类,感染因素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感染,不同病原体感染有不同病理及症状特点;非感染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解剖生理特点(气管支气管狭窄等)、环境因素(居住拥挤等)和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等)。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有免疫低下等情况孩子的护理,流行季可接种相关疫苗,孩子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常见的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它可以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黏液分泌增加、气道狭窄等病理改变。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使患儿的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腺病毒感染病情相对较重,可侵犯多个脏器,引起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是常见的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它具有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导致肺部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引起肺部的化脓性炎症,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并发肺脓肿、脓胸等并发症。流感嗜血杆菌常引起婴幼儿肺炎,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更为多见。
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它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支原体感染后,可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释放有毒物质,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支原体肺炎的特点是咳嗽较为剧烈,可持续时间较长,肺部体征相对较轻。
二、非感染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婴幼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化疗的患儿,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发生支气管肺炎的风险明显增加。
2.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道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气管和支气管相对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功能差,清除异物的能力弱。这些解剖生理特点使得小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容易蔓延至肺部,引起支气管肺炎。
3.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被动吸烟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增加小儿患支气管肺炎的风险。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容易在室内积聚,刺激小儿的呼吸道,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支气管肺炎。
4.基础疾病: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小儿,身体抵抗力较差,肺部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病程较长,容易出现并发症。
温馨提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如果孩子有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等情况,要更加注意护理,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在疾病流行季节,可以考虑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以降低患病风险。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