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出院后咳嗽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肺炎出院后咳嗽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一是呼吸道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炎症刺激后黏膜修复产生分泌物引发咳嗽,一般几周内会自行缓解;二是气道高反应性,肺炎使气道敏感性增加,受外界刺激易咳嗽,随气道功能恢复高反应性会减轻;三是再次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弱,接触感染源易引发咳嗽,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四是痰液堵塞,新生儿咳嗽反射弱,痰液积聚堵塞气道引起咳嗽,可通过拍背帮助排痰;五是胃食管反流,因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导致咳嗽,喂奶后拍背、床头抬高可减轻;特殊体质新生儿咳嗽可能更严重、恢复更慢,若咳嗽持续不缓解等应及时复诊。
一、呼吸道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新生儿肺炎治疗后,呼吸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即使肺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呼吸道黏膜的修复仍需要一段时间。在修复过程中,气道会产生一些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咳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排出体外。一般这种咳嗽会随着呼吸道黏膜的修复逐渐减轻,通常在几周内会自行缓解。
二、气道高反应性
肺炎会导致新生儿气道的敏感性增加,即气道高反应性。出院后,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如冷空气、烟雾、灰尘、香水味等,就容易引起咳嗽。这是因为气道在炎症后处于一种相对敏感的状态,对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反应的刺激也会产生过度反应。这种咳嗽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一般随着气道功能的逐渐恢复,高反应性会慢慢减轻。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让新生儿接触刺激性物质。
三、再次感染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出院后身体抵抗力仍然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再次侵袭。如果接触了感染源,如家里有感冒的人近距离接触新生儿,或者去了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就可能导致再次感染,引起咳嗽。再次感染可能还会伴有发热、呼吸急促、鼻塞、流涕等症状。家长要做好新生儿的防护,尽量避免与患病人员接触,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感染的机会。
四、痰液堵塞
新生儿咳嗽反射较弱,即使有痰液也不容易咳出。肺炎后呼吸道内可能仍有少量痰液积聚,如果痰液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堵塞气道,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拍背帮助新生儿排出痰液。具体方法是:将新生儿侧卧,家长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状,轻轻拍打新生儿的背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每次拍打35分钟,每天23次。
五、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呈水平位,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反流的胃酸和食物会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这种咳嗽通常在喂奶后较为明显,还可能伴有吐奶、溢奶等症状。喂奶后要将新生儿竖着抱起,轻轻拍背,让其打嗝,排出胃内气体,减少反流的发生。睡觉时可以将床头抬高1530度,采用头高脚低位,也有助于减轻反流。
六、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体质的新生儿,咳嗽可能会更严重,恢复也可能更慢,家长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其呼吸、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咳嗽持续不缓解、咳嗽加重、伴有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或者咳嗽影响到新生儿的吃奶和睡眠,应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复诊,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