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查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不同特殊人群检查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C反应蛋白(炎症发生后数小时升高,48小时达峰值,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降钙素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显著升高,可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常用,可显示淋巴结情况,肥胖儿童或肠气干扰会影响图像质量)、CT(用于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或病情复杂者,可显示腹部整体情况及潜在病变,但有辐射,儿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特殊人群中,儿童检查要考虑耐受性和安全性,安抚情绪,减少辐射;老年人要评估身体状况,避免诱发其他疾病,需家属协助;孕妇优先选超声,一般不建议CT,必要时要做好腹部防护。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了解身体的炎症状态。白细胞计数是一个重要指标,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可能增加;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2.C反应蛋白(CRP):这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后数小时内开始升高,48小时可达到峰值。CRP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其升高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3.降钙素原(PCT):PCT是一种蛋白质,在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会显著升高,而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下通常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用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及内部回声等情况。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短径一般小于0.5cm,当淋巴结短径大于0.8cm,长径与短径之比小于2时,结合临床症状可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对于肥胖儿童或肠气干扰明显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超声图像的质量。
2.CT检查:对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部的整体情况,包括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还能发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病变,如阑尾炎、肠道肿瘤等。但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特殊人群检查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进行检查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安抚儿童的情绪,避免因哭闹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对于需要进行CT检查的儿童,要严格掌握检查的必要性,尽量减少辐射暴露。同时,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医生需要更加关注其非语言的表现,如表情、体位等。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避免因检查过程中的不适诱发其他疾病。对于不能配合检查的老年人,需要家属的协助和安抚。
3.孕妇:孕妇进行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超声检查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可以优先选择。而CT检查由于存在辐射,一般不建议孕妇进行,除非病情非常需要,且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对腹部进行充分的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