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怎么办
婴儿脐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如硬币固定法、胶布粘贴法)和手术治疗(如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护理局部、避免腹压增加、定期复查和注意饮食,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有脐炎的患儿、过敏体质的患儿)需多加注意。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脐带过短,未能将脐部的鞘状突完全闭塞,保留了开放性,故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婴儿脐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手术治疗。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婴儿脐疝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硬币固定法:用适当大小的硬币,外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疝部位,用绷带包扎固定。但要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避免尿液污染,若发现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说明有脐炎,应及时就医。
胶布粘贴法:用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疝环3厘米的医用胶布,在患儿的腰背部交叉粘贴,以对抗腹压,胶布由下向上粘贴,使疝囊不再突出。每2~3天更换1次,如有胶布过敏,需及时停用。
2.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婴儿脐疝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将疝囊回纳后,在靠近脐孔的内环处进行高位结扎,从而阻断腹腔内容物的突出途径。
腹腔镜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也逐渐应用于婴儿脐疝的治疗。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对于脐疝较小、没有嵌顿的患儿,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观察脐疝的进展情况。如果脐疝较大、出现嵌顿或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注意局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污染。每次更换尿布时,应轻柔地擦拭脐部,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脐部皮肤。
3.避免腹压增加: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咳嗽、便秘等,以免增加腹压,导致脐疝加重。
4.定期复查:治疗后应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观察脐疝的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5.注意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特殊人群
1.早产儿:由于早产儿的脐部肌肉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发生脐疝。对于早产儿,应更加密切地观察脐疝的情况,及时就医。
2.低体重儿:低体重儿的脐部皮肤较为薄弱,也容易发生脐疝。在护理低体重儿时,应特别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和干燥。
3.有脐炎的患儿:如果患儿有脐炎,应先积极治疗脐炎,待脐炎痊愈后,再进行脐疝的治疗。
4.过敏体质的患儿:某些过敏体质的患儿可能对胶布过敏,在使用胶布固定时,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有过敏,应及时更换治疗方法。
总之,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自愈。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脐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腹压增加,以促进脐疝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