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胃炎护理
小儿急性肠胃炎的护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饮食护理,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采用少量多次进食方式,保证水分摄入;二是症状护理,针对腹泻、呕吐、发热分别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腹泻及时清理粪便、呕吐防止窒息并清洁口腔、发热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三是生活护理,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腹部保暖,在病情允许时鼓励适当活动;四是特殊人群提示,对年龄小的婴儿密切观察脱水症状并调整喂养方式,有过敏史的小儿避免过敏食物和告知医生过敏史,免疫力低的小儿注意卫生防交叉感染并适当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一、饮食护理
1.调整饮食结构:小儿急性肠胃炎时,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需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补充能量且易于消化吸收;面条,口感柔软,对肠胃刺激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这类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
2.少量多次进食:患病小儿的肠胃较为脆弱,一次性进食过多会引起呕吐、腹胀等不适。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食,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可减轻肠胃负担。比如每次喂食量比平时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增加喂食次数。
3.保证水分摄入:腹泻和呕吐会导致小儿身体失水,因此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预防脱水。可让小儿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可给予米汤、苹果汁等,不仅补充水分,还能提供一定的营养。
二、症状护理
1.腹泻护理:及时清理小儿的粪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因粪便刺激引起尿布疹。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若腹泻频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
2.呕吐护理:小儿呕吐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呕吐后,用温水帮助小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短时间内不要急于喂食,待小儿休息片刻后,可少量喂水。
3.发热护理:若小儿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腋窝和腹股沟等大动脉处。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
三、生活护理
1.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小儿身体恢复,应为小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噪音干扰。
2.注意腹部保暖:小儿腹部着凉会加重肠胃不适,可给小儿穿上肚兜或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
3.适当活动:在小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其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在室内散步等,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年龄较小的婴儿: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按需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情况适当稀释奶粉。
2.有过敏史的小儿:若小儿有食物过敏史,在选择食物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过敏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在使用药物时,也要告知医生小儿的过敏史,防止药物过敏反应。
3.免疫力较低的小儿:这类小儿恢复可能较慢,护理时要更加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尽量减少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接触小儿前要洗手。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