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表现包括:腹痛,多在下腹部,程度不一,排便后缓解,机制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有关;排便习惯改变,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腹泻型大便次数增多、呈稀糊状或水样,机制与肠道分泌增加、运动加快有关,便秘型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机制与肠道动力减慢等有关;其他消化道症状有腹胀,进食后加重,机制与肠道气体等有关,还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机制与胃肠道神经调节异常等有关。
一、腹痛
1.特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腹痛症状,多位于下腹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疼痛通常在排便后有所缓解,这是其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从年龄因素来看,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儿童患者可能在表述上相对困难,需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腹痛情况;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腹痛症状加重的情况;有肠道病史的患者,腹痛可能与原有肠道疾病的病情变化相关。
2.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肠道动力异常表现为肠道蠕动的过快或过慢,而内脏高敏感性则使得肠道对正常的刺激感觉过于敏感,从而引发腹痛。
二、排便习惯改变
1.腹泻型
特点: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35次甚至更多,粪便多呈稀糊状或水样,一般无脓血。年龄方面,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因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腹泻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平衡;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上,饮食不规律、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等可能诱发腹泻加重;有肠道感染病史的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这种腹泻表现。
机制:可能与肠道分泌增加、肠道运动加快等因素相关,肠道分泌增加使得肠腔内液体增多,肠道运动加快则导致排便次数增多。
2.便秘型
特点: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伴有排便不尽感。不同年龄患者便秘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患者便秘可能与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上,运动量少、饮水不足等易导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有盆底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便秘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机制:主要与肠道动力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等因素有关,肠道动力减慢使得粪便排出受阻,水分过度吸收则导致大便干结。
三、其他消化道症状
1.腹胀:患者常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可在进食后加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腹胀而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腹胀可能影响其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中久坐不动等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加重腹胀;有胃肠疾病基础的患者,腹胀可能是原有疾病的伴随症状之一。其机制主要与肠道气体产生过多、排出障碍以及肠道动力异常等有关。
2.恶心、呕吐: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少数患者会有呕吐症状,尤其是在腹痛、排便异常等症状较为明显时可能伴随出现。儿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警惕是否影响营养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使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所变化;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可能诱发这些症状;有胃部疾病病史的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与原有胃部疾病的复发或肠易激综合征的协同作用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胃肠道神经调节异常等因素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