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子宫囊肿的形成因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生理性因素有滤泡囊肿(排卵后卵泡未破裂等致液体继续分泌形成,多见于育龄女性,可自行消退)和黄体囊肿(黄体形成中血肿液化而成,育龄女性易出现,持续或破裂可致腹痛);病理性因素中炎症性因素有慢性盆腔炎(盆腔炎症刺激致卵巢等炎性渗出粘连形成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子宫内膜种植卵巢周期性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伴痛经不孕等);内分泌因素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失衡致卵巢多个小卵泡难排卵形成多囊样改变)、雌激素水平异常(长期过高刺激卵巢等增生致囊肿形成,如长期服雌激素药物、肥胖等);其他病理性因素有卵巢肿瘤(各种肿瘤性病变表现为囊肿样,包括良恶性,与多种因素有关)、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波及卵巢粘连形成,多见于有输卵管炎症病史女性)。
一、生理性因素
(一)滤泡囊肿
正常卵巢在排卵后,卵泡液排出,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但如果卵泡未破裂或持续存在,继续分泌液体,就可能形成滤泡囊肿。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子宫囊肿相关情况,多见于育龄女性,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可自行消退,与女性正常的生殖周期相关。
(二)黄体囊肿
在黄体形成过程中,黄体血肿液化形成黄体囊肿。正常情况下,黄体囊肿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而消退。如果黄体囊肿持续存在或破裂,可能会引起腹痛等症状。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出现黄体囊肿相关情况,与黄体的形成、发育及退化过程中的异常有关。
二、病理性因素
(一)炎症性因素
1.慢性盆腔炎:长期的盆腔炎症刺激,可导致卵巢及周围组织发生炎性渗出、粘连等,进而形成囊肿样改变。多见于有盆腔炎症病史、性生活频繁或不注意经期卫生的女性,炎症持续存在会不断影响盆腔内组织器官,增加子宫囊肿形成的风险。
2.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卵巢等部位,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巧克力囊肿”。该病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患者常伴有痛经、不孕等症状,且病情容易反复。
(二)内分泌因素
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失衡,雄激素水平升高,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比例失调等,可导致卵巢出现多个小卵泡发育,但难以排卵,进而形成多囊样改变,表现为卵巢囊肿样结构。多见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有关,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生育功能等。
2.雌激素水平异常: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卵巢等组织过度增生,增加囊肿形成的可能性。例如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肥胖等因素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异常,在不同年龄段女性中都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尤其肥胖女性由于脂肪细胞可以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进一步加重雌激素水平失衡。
(三)其他病理性因素
1.卵巢肿瘤:卵巢的各种肿瘤性病变可表现为囊肿样。如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良性肿瘤,以及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卵巢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病,恶性肿瘤对健康危害较大,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
2.输卵管卵巢囊肿:是因输卵管炎症波及卵巢,相互粘连形成的囊肿。多见于有输卵管炎症病史的女性,炎症蔓延累及卵巢,导致输卵管卵巢周围组织粘连、积液等形成囊肿样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