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重症胰腺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多方面,临床症状有急性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时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和CT。特殊人群诊断各有特点,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常合并基础疾病,诊断时要监测基础疾病变化;儿童难准确描述症状,判断指标需参考儿童正常范围,控制影像学检查辐射剂量;孕妇诊断复杂,子宫增大影响体征判断,检查要权衡对胎儿影响,优先选超声,监测指标要考虑孕期生理变化。
一、重症胰腺炎的诊断通常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1.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急性发作的剧烈腹痛,多位于中左上腹甚至全腹,部分患者腹痛会向背部放射。同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还可能出现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若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表现,如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特异性也较高。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有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C反应蛋白(CRP):发病后72小时CRP>150mg/L提示胰腺组织坏死。
降钙素原:有助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判断有无感染,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生化检查:血糖可升高,血钙可降低,血钙低于1.75mmol/L提示预后不良。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初步判断胰腺组织形态、有无渗出等情况,但易受胃肠道气体干扰。
腹部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增强CT可以鉴别轻症和重症胰腺炎,能清晰显示胰腺坏死区域,表现为胰腺实质内无强化区。根据胰腺炎症的程度和范围,可对病情进行分级评估。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反应可能相对迟钝,腹痛等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生重症胰腺炎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预后相对较差。在诊断过程中,除了关注胰腺炎相关指标外,还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更要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和一般状况的改变。
2.儿童:儿童重症胰腺炎相对少见,但诊断时也有其特点。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描述腹痛等症状,需要家长或监护人仔细观察其行为表现,如有无哭闹不止、拒食等。同时,儿童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成人有所不同,在判断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需要参考儿童的正常范围。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
3.孕妇:孕妇发生重症胰腺炎时,诊断更为复杂。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如子宫增大可能影响腹部体征的判断,同时一些检查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在选择影像学检查时,需谨慎权衡利弊,一般优先选择超声检查。在监测实验室指标时,要考虑孕期的生理变化对指标的影响,如孕期血液稀释可能导致一些指标的参考范围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