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夏季食物易被大肠杆菌污染,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病)、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常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急性胃肠炎主因,孕妇和儿童感染需特别关注)、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阿米巴原虫,免疫力严重受损人群病情更复杂);非感染因素包括食物因素(食用变质过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可刺激胃肠道,儿童和老年人更敏感)、药物因素(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或削弱黏膜保护作用,有胃肠道疾病史人群更易诱发)、其他因素(精神不良情绪、腹部着凉、过敏食物等可影响胃肠道功能,有胃肠动力障碍病史和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发病)。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等。大肠杆菌可在食物和水源被污染时进入人体,在夏季,食物保存不当易被大肠杆菌污染,人们食用后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沙门氏菌常存在于家禽、蛋类中,若食物未充分煮熟,食用后感染风险增加。志贺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不注意手部卫生,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拿取食物,就可能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细菌后更易发病,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
2.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常见的致病病毒。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常在学校、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暴发流行,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水源或食物传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孕妇感染轮状病毒可能影响胎儿健康,感染诺如病毒的儿童可能因频繁呕吐和腹泻导致脱水,需要特别关注。
3.寄生虫感染:贾第虫和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贾第虫常存在于被污染的水源中,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可能感染。阿米巴原虫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严重受损人群感染寄生虫后,病情可能更复杂且难以控制。
二、非感染因素
1.食物因素:食用变质、过期食物,食物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可刺激胃肠道引发炎症。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直接刺激,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例如,短时间内大量食用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进而引发急性胃肠炎。儿童的胃肠道较为娇嫩,对刺激性食物更为敏感,应避免过多食用。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食用油腻食物后更易出现消化不良和胃肠炎症状。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胃肠道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肠道炎症的发生风险。患有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更易诱发急性胃肠炎,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
3.其他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失调。腹部着凉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有胃肠动力障碍病史的患者,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病。此外,过敏体质人群食用了过敏食物,免疫系统会对其产生过度反应,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