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其发病原因包括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新生儿、早产儿、患基础病者、用免疫抑制剂者)、口腔卫生不良(婴儿残留奶液、成人不清洁口腔及假牙)、接触感染源(产道感染、餐具未消毒、照顾者不洗手、集体环境传染)、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破坏菌群平衡、抑制免疫反应)。针对特殊人群有温馨提示,婴幼儿要注意口腔和餐具卫生并密切观察,老年人要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假牙,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病、注意口腔卫生并遵医嘱用药。
一、鹅口疮的概念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
二、鹅口疮的发病原因
1.自身免疫力低下:对于新生儿而言,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侵袭。如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更为脆弱,感染鹅口疮的几率相对更高。成年人若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或者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增加了患鹅口疮的风险。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机体难以抵御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2.口腔卫生不良:婴儿在喝完奶后,如果口腔内残留有奶液,会为白色念珠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家长若没有及时给婴儿清洁口腔,白色念珠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引发鹅口疮。成年人不注意口腔卫生,不按时刷牙、漱口,口腔内食物残渣积聚,也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增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此外,佩戴不合适的假牙,如果不及时清洁假牙,假牙表面会滋生白色念珠菌,从而感染口腔黏膜。
3.接触感染源: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如果阴道内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婴儿在通过产道时就可能被感染。婴儿使用的奶嘴、奶瓶等餐具,如果没有定期进行高温消毒,容易残留白色念珠菌,婴儿使用时就会被感染。大人在照顾婴儿时,如果不注意手部卫生,在接触婴儿口腔前没有洗手,也可能将白色念珠菌传染给婴儿。另外,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环境中,如果一个孩子感染了鹅口疮,通过共用玩具、餐具等物品,也可能传染给其他孩子。
4.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长期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抑制有益菌的生长,使得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例如,儿童因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就容易引发鹅口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机体对白色念珠菌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婴幼儿:家长要特别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在喂奶后可以给婴儿喂些温水,以冲洗口腔内的奶液。婴儿使用的奶嘴、奶瓶等餐具要定期进行高温消毒。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口腔情况,若发现口腔内有白色斑膜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且可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更容易患鹅口疮。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刷牙、漱口。如果佩戴假牙,要定期清洁假牙,晚上睡觉时尽量取下假牙。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对于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或者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白色念珠菌。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