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并定期复查。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如年轻人保证睡眠、规律三餐,中老年人细嚼慢咽、选易消化食物,所有人都要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还要舒缓精神压力;药物治疗方面,有根除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保护胃黏膜(铝碳酸镁等)、促进胃肠动力(多潘立酮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治疗,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用药选对胎儿安全的,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选副作用小的药物;定期复查要求治疗期间按医嘱定期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症状缓解者每年查一次,未缓解或有变化者缩短复查间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年轻人,常存在熬夜、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应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在11点前入睡,规律三餐,避免睡前进食。中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有所下降,饮食更要注意细嚼慢咽,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无论年龄,都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要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伤胃黏膜。
2.舒缓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从而加重胃炎症状。年轻人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可通过运动,如跑步、游泳等释放压力;中老年人可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等,保持心情舒畅。
二、药物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若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
2.抑制胃酸分泌:对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痛、反酸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H?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3.保护胃黏膜: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可以中和胃酸,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修复。
4.促进胃肠动力:对于存在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对较少,但一旦确诊,治疗需更加谨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用药应严格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零食和饮料。若必须用药,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2.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采用饮食调整和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应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定期复查
无论年龄和性别,患者在治疗期间都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一般来说,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患者可每年复查一次;症状未缓解或病情有变化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缩短复查间隔时间。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