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查方法有胃镜检查(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但对高龄老人等有风险)和胃黏膜组织细菌培养(是“金标准”之一,能精准检测并指导治疗,但对技术设备要求高、培养时间长且受用药影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包括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无痛无创、快速简单,碳13适用于特殊人群,碳14一般对成人安全)、血清学检测(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但只能反映曾感染,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粪便抗原检测(适用于不能进行胃镜和呼气试验者,但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针对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给出了相应的检查方法选择建议。
一、侵入性检查方法
1.胃镜检查:在做胃镜时,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操作简单、费用较低,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使试剂pH值改变,从而通过颜色变化判断是否感染。病理检查能直接观察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和分布,还可明确胃黏膜病变情况,准确性较高,但检查费用相对高些,且属于有创检查。对于高龄老人、心肺功能不全者等,进行胃镜检查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在检查前进行全面评估。
2.胃黏膜组织细菌培养:这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之一。它能准确检测出幽门螺杆菌,还可进行药敏试验,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不过该方法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培养时间长,一般需要37天,而且标本采集后要求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导致培养失败。对于近期使用过抗生素、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培养结果,建议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查。
二、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1.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该方法无痛、无创、快速、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检测前患者需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口服特定的胶囊后,静坐1530分钟,然后向集气瓶内呼气,仪器检测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被幽门螺杆菌分解尿素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碳13是稳定同位素,无放射性,适用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碳14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辐射剂量非常低,一般对成人是安全的,不建议孕妇和儿童使用。
2.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该方法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但它只能反映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不能区分是现在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因此,该方法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抗体检测结果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3.粪便抗原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杆菌抗原,来判断是否存在现症感染。该方法适用于不能进行胃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的患者,如儿童等。检测前不需要特殊准备,但需要注意粪便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不过,该方法的准确性可能受粪便标本质量、检测试剂等因素影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在进行检查时,优先选择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如碳13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以减少孩子的痛苦和恐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尽量选择非侵入性且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如碳13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老年人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尤其是心肺功能,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有严重心肺疾病、高血压未控制、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侵入性检查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检查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