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的宝宝有哪些表现
先天性巨结肠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胎便排出异常(排出延迟、排出量少)、腹胀(腹部膨隆且程度与病情相关)、呕吐(频繁且与进食相关)、便秘(排便困难且进行性加重)、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鉴于该阶段宝宝身体器官功能未完善、病情变化快,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及时就医,护理上注意喂养、腹部保暖,辅助排便时动作轻柔,手术治疗后按医嘱护理和康复训练。
一、胎便排出异常
1.胎便排出延迟: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而先天性巨结肠的宝宝多在出生后2448小时甚至更晚才排出胎便,部分宝宝需要通过灌肠等方法才能排出胎便。这是因为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痉挛,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使得胎便无法正常排出。
2.胎便排出量少:排出的胎便量明显少于正常新生儿,且排出时间延长,可呈细条状或颗粒状。持续存在的胎便排出异常可导致肠梗阻的发生,加重宝宝的病情。
二、腹胀
1.腹部膨隆:宝宝出生后数天内即可出现腹部进行性膨隆,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腹部稍胀,重者可呈蛙状腹,腹部皮肤发亮,可见静脉怒张。这是由于病变肠段失去正常的蠕动功能,肠内容物积聚,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肠管扩张、腹胀。
2.腹胀程度与病情相关:腹胀程度往往与病变肠段的长度有关,病变肠段越长,腹胀越明显。严重腹胀时可影响宝宝的呼吸,导致呼吸急促、困难等表现。
三、呕吐
1.呕吐频繁:呕吐是先天性巨结肠常见的症状之一,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含有胆汁,严重时可呈粪样。呕吐的原因主要是肠梗阻导致肠腔内压力升高,胃内容物反流所致。
2.呕吐与进食相关:宝宝常在进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呕吐后腹胀可稍有缓解,但随后又会加重。频繁呕吐可导致宝宝营养不良、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四、便秘
1.排便困难:宝宝常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数天甚至十余天不排便,需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才能排出大便。大便干结,呈羊粪状或细条状,这是由于病变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肠管蠕动功能减弱,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所致。
2.便秘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的进展,便秘症状会逐渐加重,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差。长期便秘可导致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五、生长发育迟缓
1.体重不增:由于宝宝长期腹胀、呕吐、便秘,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标准。
2.身高增长缓慢:除体重不增外,宝宝的身高增长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身高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的宝宝,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六、特殊人群提示
先天性巨结肠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及婴幼儿,该阶段宝宝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如出现胎便排出异常、腹胀、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宝宝的喂养,少量多次喂奶,避免过度喂养加重腹胀。同时,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避免着凉。由于宝宝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辅助排便,操作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道。此外,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宝宝,术后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