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和肛周脓肿的区别是什么呢
火疖子和肛周脓肿的相关信息,火疖子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面等有毛囊部位,初期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后形成质硬结节,因皮肤不洁等引起,早期未化脓可热敷、外用抗生素,已化脓可切开排脓;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主要发生在肛门周围,有肛周剧痛等症状,多因肛腺感染引起,确诊多需手术治疗。此外,还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糖尿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给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一、定义
1.火疖子:火疖子又称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二、好发部位
1.火疖子: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毛囊的部位,以头、面、颈、背、臀等部位多见。
2.肛周脓肿:主要发生在肛门周围,如肛周皮下、坐骨直肠窝、骨盆直肠窝等部位。
三、临床表现
1.火疖子:初期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润明显,以后炎症向周围扩展,形成质硬结节,伴红肿热痛。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然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一般症状相对较轻,局部疼痛明显,但全身症状较少,除非发生在危险三角区或抵抗力极差者。
2.肛周脓肿:主要症状为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脓肿自行破溃后,疼痛可暂时缓解。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程度与脓肿的大小和位置有关。深部脓肿局部症状相对不明显,但全身感染症状较重。
四、发病原因
1.火疖子:主要因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引起,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更容易发生。
2.肛周脓肿:多因肛腺感染引起,也可继发于肛周皮肤感染、损伤、肛裂、内痔、药物注射等。此外,身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五、治疗方法
1.火疖子:早期未化脓者可热敷、外用抗生素软膏。已化脓破溃者,可切开排脓。症状较重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
2.肛周脓肿:一旦确诊,多需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术等。术后还需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二期手术处理肛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发生火疖子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扩散。治疗时应尽量选择温和的外用药物。肛周脓肿在儿童中也不少见,若发现肛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火疖子和肛周脓肿发生后愈合可能较慢。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治疗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
3.孕妇:孕妇发生火疖子和肛周脓肿时,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发生火疖子和肛周脓肿,且感染不易控制。在治疗感染的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变化。
5.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发生火疖子和肛周脓肿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容易反复发作。治疗时除了积极抗感染,还需考虑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