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型禽流感怎样预防
禽流感预防措施涵盖多方面,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加强室内通风、增强免疫力、避免前往活禽市场和接触病死禽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病患者需针对性预防;食品安全上要选正规渠道买禽类产品、处理时注意卫生并彻底煮熟;此外,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符合条件者可接种流感疫苗预防。
一、日常生活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禽类或其分泌物、排泄物后,以及在准备食物、进食前和如厕后。正确的洗手方法能有效去除手部沾染的病毒,减少感染风险。
2.加强室内通风:每天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降低室内病毒浓度。一般建议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蔬果等,保证身体营养需求;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充足休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正常运转。
4.避免前往活禽市场:活禽市场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期,应尽量避免前往。如果必须前往,要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5.避免接触病死禽类:不要接触病死的鸡、鸭等禽类动物,若发现病死禽类,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特殊人群预防要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家长要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避免带儿童前往活禽市场和人员密集的场所;按时带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感染禽流感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适当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且感染禽流感后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外出就餐;避免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进行产检。
4.患有慢性疾病者: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禽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三、食品安全预防措施
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禽类产品:购买鸡肉、鸭肉等禽类产品时,要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超市、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确保所购买的禽类产品经过检疫合格。
2.处理禽类产品时注意卫生:处理生禽、禽蛋等食材时,要使用专门的案板、刀具,避免与处理其他食物的器具混用;处理后要及时清洗案板、刀具和双手,防止交叉污染。
3.彻底煮熟禽类食物:烹饪禽类及其制品时,要确保彻底煮熟煮透,一般烹饪温度达到70℃以上并持续一定时间,可有效杀灭病毒。不吃半生不熟的禽肉、禽蛋等食物。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近期是否接触过禽类或去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2.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季节性流感,减少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机会。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每年在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但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孕妇(部分疫苗有接种限制)等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