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瘙痒如何治疗
外阴瘙痒病因多样,治疗方法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各有不同。病因方面,感染因素包括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等引发不同类型阴道炎,还有寄生虫感染;局部刺激源于尿液、粪便刺激及经期护理不当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等也可致痒;外阴局部病变如湿疹、营养不良等同样会引发。治疗上,一般治疗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合适内裤等;药物治疗针对不同感染用相应药物,瘙痒明显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或中药洗剂;物理治疗适用于外阴营养不良等。特殊人群中,孕期女性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率高,避免口服抗真菌药,选外用且遵医嘱;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易瘙痒,除对因治疗,补充雌激素要排除禁忌证,使用外用药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一、明确病因
1.感染因素: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白带常呈豆腐渣样,研究显示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白带可呈黄绿色、泡沫样。细菌性阴道病则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有关,胺试验常呈阳性。此外,阴虱、疥疮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外阴瘙痒,阴虱可在阴毛处发现灰白色虱卵及活动的阴虱。
2.局部刺激:尿液刺激常见于尿失禁患者,长期尿液浸渍外阴可引发瘙痒。粪便刺激多因肛门失禁或腹泻时粪便污染外阴导致。另外,经期使用不透气的卫生巾、化纤材质的内裤等,均可能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引发瘙痒。一项针对女性经期护理习惯的调查发现,使用不透气卫生巾的女性,外阴瘙痒发生率较使用透气卫生巾者高20%。
3.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刺激外阴皮肤,引发瘙痒。有研究表明,约1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症状。黄疸患者体内胆红素升高,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也可导致外阴瘙痒。维生素A、B族缺乏同样可能引起外阴瘙痒。
4.外阴局部病变:外阴湿疹多与接触过敏原有关,如某些洗剂、护垫等,表现为外阴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外阴营养不良可导致外阴皮肤变白、萎缩、增厚等,瘙痒症状较为顽固。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液。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勤换内裤,换下的内裤应及时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经期要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外阴的透气。避免搔抓外阴,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2.药物治疗:
针对感染性疾病:霉菌性阴道炎常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等。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可使用甲硝唑等药物。
对于局部瘙痒症状明显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以缓解瘙痒,但不宜长期使用。也可使用具有止痒作用的中药洗剂,具体需由中医师辨证论治后开具。
3.物理治疗:对于外阴营养不良等疾病,可采用聚焦超声、激光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修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期女性: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较高。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可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要更加注意外阴清洁,保持外阴干爽。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变薄、干燥,更易发生外阴瘙痒。在治疗时,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以改善外阴局部的生理状态,但需注意排除雌激素使用的禁忌证,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同时,老年女性皮肤较为敏感,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