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支气管肺炎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法涵盖一般治疗(包括保持适宜环境与休息、提供营养饮食、做好呼吸道护理)、抗感染治疗(依病原菌选抗菌药,病毒感染选抗病毒药)、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平喘)、其他治疗(氧疗、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时需分别注意密切观察病情、考虑身体状况与基础疾病、谨慎用药、加强抗感染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一、治疗原则
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和其他治疗。
二、一般治疗
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让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机体恢复。
2.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发热、呼吸急促等丢失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要根据其消化能力和食欲调整喂养方式。
3.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咳痰困难者,可采用拍背、雾化吸入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三、抗感染治疗
1.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对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则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2.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可选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但目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限,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谨慎使用。
四、对症治疗
1.退热: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发热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或药物降温。对于儿童,应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避免过早使用药物降温。
2.止咳祛痰:对于咳嗽、咳痰症状明显者,可选用止咳祛痰药物。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选用氨溴索等化痰药物。
3.平喘:对于喘息症状明显者,可选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严重喘息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五、其他治疗
1.氧疗:对于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发绀或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者,应给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缺氧明显者可采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
2.糖皮质激素:对于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伴有脑水肿、感染性休克等情况,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心率等。用药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适应证,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喂养方式,保证患儿营养摄入。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在孕期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必须使用药物,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且病情较重。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时,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