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坠积性肺炎发生原因包括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如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肺循环淤血(长期卧床及心力衰竭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及免疫受抑制者)、误吸(吞咽功能障碍及昏迷患者)、交叉感染(长期住院患者及医护操作不规范);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发病后病情重、恢复慢,需鼓励深呼吸与咳嗽、翻身拍背等;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长期卧床要密切观察,先物理排痰,用药遵循儿科原则;慢性疾病患者发病会加重病情,需积极治疗基础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长期卧床患者风险高,护理要定期翻身拍背、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营养。
一、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原因
1.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咳嗽反射也会减弱。老年人的纤毛运动功能减退,使得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长期卧床的患者,咳嗽的力量相对不足,不能有效将痰液咳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卒中等,可能导致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障碍,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坠积性肺炎。
2.肺循环淤血:长期卧床会使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减慢,血液瘀滞在肺部,导致肺循环淤血。心力衰竭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受损,肺循环压力升高,更容易出现肺淤血。肺淤血会使肺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功能下降,局部抵抗力降低,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3.机体免疫力下降: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衰退,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免疫功能也会受到抑制。这些因素使得机体难以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引发坠积性肺炎。
4.误吸: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患有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等,容易发生食物、口腔分泌物等的误吸。昏迷患者由于意识不清,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更易发生误吸。误吸的物质会携带大量细菌进入肺部,破坏肺部的正常防御机制,引发肺部炎症,导致坠积性肺炎。
5.交叉感染:医院内环境中存在各种病原体,长期住院的患者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如果病房的卫生条件不佳,消毒不彻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也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增加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几率。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发生坠积性肺炎后病情可能较重,恢复也相对较慢。家属应鼓励老年人多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帮助其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2.儿童: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对于长期卧床的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和体温变化。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可先采用物理方法,如拍背、变换体位等促进痰液排出。如果需要用药,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3.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本身身体状况较差,发生坠积性肺炎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在饮食方面,要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