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病原体来源、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病原体来源有外源性(环境真菌孢子)和内源性(自身正常定植真菌在特定条件下繁殖);宿主因素中,儿童和老年人因自身特点易感染,基础疾病与免疫状态不佳及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风险;医源性因素包括医疗操作(气管插管等)、广谱抗生素使用、静脉导管留置等导致真菌感染概率增加。
一、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体来源
肺部真菌感染主要由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真菌引起。外源性真菌多来源于环境中的真菌孢子,例如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发霉的谷物等环境中,当人体吸入大量曲霉菌孢子时,就有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念珠菌也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植物等,人可通过吸入或接触等途径暴露于念珠菌。内源性真菌则是人体自身正常定植的真菌在特定条件下大量繁殖并致病,比如人体口腔、胃肠道等部位正常定植有白色念珠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念珠菌可侵入肺部引发感染。
二、宿主因素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例如早产儿由于先天免疫功能低下,接触环境中真菌的机会增多时,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较高;而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疾病过程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后,也会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性。
2.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成为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且其免疫功能也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
(二)基础疾病与免疫状态
1.基础疾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过程中,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易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如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发阶段;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性真菌感染,肺部是常见的感染部位之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减退,且常反复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2.免疫抑制状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被抑制,使得原本定植的真菌或外界侵入的真菌容易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感染。比如器官移植患者为了防止排异反应,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大大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
(三)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性。此外,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环境中的人群,接触真菌孢子的机会增多,也可能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
三、医源性因素导致肺部真菌感染
(一)医疗操作相关
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湿化不足等情况,有利于真菌在呼吸道定植和繁殖,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概率。
2.广谱抗生素使用: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会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而真菌失去了细菌的竞争抑制,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肺部真菌感染。例如长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后,可能会导致念珠菌等真菌过度生长引起肺部感染。
3.静脉导管留置: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为真菌侵入人体并定植于肺部提供了途径,尤其是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静脉导管相关的真菌血症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肺部真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