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菌肺炎ct表现
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包括早期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肺纹理增粗,进展期的实变影、网格影,具有双侧对称性分布且多以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为主的典型分布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这些CT表现上有一定相关特征,但总体呈现上述典型的影像表现及分布规律。
一、肺孢子菌肺炎CT表现
(一)早期表现
1.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多见于肺孢子菌肺炎的早期阶段。在CT上表现为双肺野内弥漫分布的密度增高影,但密度较淡,呈磨玻璃样改变。这是因为肺泡内有渗出液、细胞等成分积聚,使得肺组织的透亮度降低,但尚未形成明显的实变影。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和成人在早期都可能出现这种表现,但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等因素,可能在感染后更易较快出现这种影像学改变。对于有免疫抑制病史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出现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时需高度警惕肺孢子菌肺炎。
2.肺纹理增粗
肺纹理是由肺血管、支气管等组成的影像。肺孢子菌肺炎早期可能会出现肺纹理增粗的情况,这是由于炎症累及支气管周围及肺血管周围,导致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改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如果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其肺纹理增粗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吸烟本身会损伤气道和肺组织,影响肺部的正常结构,使得炎症状态下的肺纹理改变更为显著;而对于非吸烟的免疫抑制人群,肺纹理增粗也是肺孢子菌肺炎早期可能出现的表现之一。
(二)进展期表现
1.实变影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实变影。实变影表现为肺组织内密度增高的片状影,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在CT上可见病变区域的肺组织被实性组织填充,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等取代。对于儿童患者,肺实变影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其呼吸等生命体征。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长期的免疫抑制病史,如恶性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肺实变影,高度提示肺孢子菌肺炎。
2.网格影
部分患者会出现网格影。网格影表现为肺内呈网格状的影像,这是由于肺泡间隔增厚、间质纤维化等原因引起。在年龄因素上,老年患者由于肺组织本身的退行性变,在出现肺孢子菌肺炎时,网格影的出现可能与肺组织的基础状态有关,使得炎症反应更容易导致间质的改变;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时网格影的表现可能会叠加基础疾病的影像改变,增加诊断的复杂性。
(三)典型分布特点
1.双侧对称性分布
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通常为双侧对称性分布。无论是磨玻璃影、实变影还是网格影等,多以双肺对称的方式出现。从性别因素来看,男性和女性在双侧对称性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的免疫抑制原因可能不同,如男性可能因职业等因素接触某些免疫抑制相关物质等,但在肺孢子菌肺炎的双侧对称性分布表现上无本质区别。对于生活方式健康但有免疫抑制病史的人群,双侧对称性分布的CT表现有助于提示肺孢子菌肺炎的可能,因为其他一些非感染性肺部疾病虽然也可能有双侧改变,但分布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2.以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为主
病变多以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为主。肺门周围是肺血管、支气管等结构集中的区域,炎症容易累及此处。在年龄方面,儿童的肺解剖结构与成人有一定差异,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的病变在儿童肺孢子菌肺炎中可能表现得更为典型,因为儿童的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的分布可能更倾向于这些区域;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的病变可能与基础疾病导致的肺部血流、通气分布等因素有关,使得肺孢子菌肺炎的炎症更容易在这些区域积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