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诊断
小儿支气管肺炎会引发多种护理问题及潜在风险,包括气体交换受损(因炎症影响气体交换,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合适体位并按需吸氧)、清理呼吸道无效(咳嗽反射弱、痰液黏稠,应鼓励饮水、拍背或吸痰)、体温过高(由病原体感染致炎症反应,要密切监测体温并合理降温)、营养失调(机体消耗增加且摄入减少,需提供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供给)、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肺循环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要密切观察并控制输液)、有感染的危险(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二次感染,要严格消毒隔离并合理用抗生素)。
一、气体交换受损
小儿支气管肺炎时,炎症会导致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影响气体的正常交换。年龄较小的患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气体交换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到影响。有吸烟等不良生活环境的小儿,气道抵抗力下降,病情可能更严重。评估时可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监测血氧饱和度。护理上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取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给予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以利于呼吸。根据病情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由于小儿咳嗽反射较弱,且支气管肺炎时痰液增多、黏稠,患儿难以有效咳出痰液。年龄越小的患儿,咳嗽力量越弱,排痰能力越差。若患儿有过敏史,气道可能处于高反应状态,分泌物会更多。护理时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定时为患儿拍背,促进痰液松动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痰液较多且不易咳出的患儿,可采用吸痰等措施,但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
三、体温过高
小儿支气管肺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可导致患儿发热。年龄小的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更容易波动。有免疫系统疾病等病史的患儿,发热可能更顽固。护理中要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当体温不超过38.5℃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降温。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散热。当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
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小儿患病期间,由于发热、呼吸加快等,机体消耗增加,同时食欲可能减退,摄入减少,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年龄较小的患儿,本身营养储备较少,更易出现营养失调。若患儿有消化系统疾病史,营养吸收可能受影响,情况会更严重。护理时要根据患儿的喜好和病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对于进食困难的患儿,可采用鼻饲等方法保证营养供给。
五、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小儿支气管肺炎时,肺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儿,容易诱发心力衰竭。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的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精神状态等。若患儿出现心率突然加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肝脏短期内增大等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严格控制患儿的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六、有感染的危险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容易发生二次感染。年龄小的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的风险更高。若患儿有长期使用激素等病史,感染的可能性会增加。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患儿的皮肤、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口腔炎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