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引起抽搐怎么办
小儿腹泻引发抽搐的处理包括多个方面。首先立即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受伤。接着评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血常规、血生化、大便常规及培养、脑脊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判断病因。治疗上针对抽搐采取药物、针刺等方法,针对腹泻从调整饮食、液体疗法、病因治疗着手。不同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新生儿及小婴儿抽搐表现不典型且用药需谨慎,早产儿病情变化快且要注意消毒隔离,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患儿需请专科会诊并记录发作情况。
一、立即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及时清理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解开患儿衣领,以利于呼吸顺畅。
2.避免受伤:在患儿上下牙齿之间放置牙垫或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头。但注意不要强行撬开紧闭的牙关。同时,移开周围可能导致患儿受伤的物品,如尖锐物品、桌椅等,专人守护,防止患儿抽搐时坠床。
二、评估与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家长患儿腹泻的起病时间、腹泻频率、大便性状、是否伴有发热、呕吐等其他症状,以及既往有无类似抽搐发作史、家族中有无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史。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抽搐的病因。
2.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儿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重点检查神经系统,查看有无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等,以判断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等严重疾病。同时,检查有无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口唇干燥等,评估脱水程度。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计数及比例,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类型。
血生化:检测血钙、血钠、血钾、血糖等指标,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这些都可能引发抽搐。例如,低钙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易出现抽搐。
大便常规及培养:明确腹泻病因,如是否为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等。
脑脊液检查:若怀疑颅内感染,需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压力、细胞数、蛋白、糖及氯化物等检测,以协助诊断。
三、治疗
1.针对抽搐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地西泮等,可迅速控制抽搐发作。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针刺疗法: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有一定的止痉作用,但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2.针对腹泻治疗:
调整饮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根据情况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年龄较大患儿,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
液体疗法:根据脱水程度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轻度脱水可采用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病因治疗:若为细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感染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为对症治疗;寄生虫感染则选用相应驱虫药物。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小儿腹泻引起抽搐,对于不同年龄段患儿有不同注意事项。
1.新生儿及小婴儿:此阶段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抽搐表现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局部肌肉颤动、眼球凝视等,家长及医护人员需仔细观察。且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用药时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医嘱选择药物及控制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2.早产儿:其各器官功能更不成熟,发生腹泻和抽搐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由于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感染,护理时要严格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有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患儿:此次抽搐发作可能与腹泻诱发癫痫有关,在治疗腹泻和控制抽搐同时,需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评估是否调整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家长需详细记录患儿抽搐发作形式、持续时间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