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慢性盆腔炎的主要依据是
慢性盆腔炎的诊疗涵盖临床表现、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方面。临床表现有下腹部坠胀等症状,体征包括子宫位置及相关组织变化;病史采集需了解既往史、手术史、性生活史;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沉、病原体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或MRI;特殊检查有腹腔镜和输卵管造影。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孕妇检查慎选方法,老年女性症状不典型需综合考虑,青春期女性要详细问诊并保护隐私心理,有生育需求女性要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通常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多、周期紊乱等。病情严重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若伴有盆腔粘连及输卵管阻塞,还可导致不孕。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不孕可能是其就诊的主要原因。而长期患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可能出现精神不振、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2.体征:妇科检查时,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可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有轻度压痛。若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二、病史采集
1.既往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常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此外,患者既往是否有其他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等,这些疾病可能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
2.手术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过妇科手术,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手术过程中若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导致盆腔感染。
3.性生活史:了解患者的性生活情况,包括性伴侣数量、性生活频率、是否有不洁性生活等。不洁性生活易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盆腔炎。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轻度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但在慢性盆腔炎病情较轻时,血常规结果也可能正常。
2.血沉:血沉可增快,反映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
3.病原体检查:通过对阴道、宫颈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及核酸检测等,可明确病原体类型,常见的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等。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水或盆腔积液等表现。输卵管积水时,B超显示为腊肠样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盆腔积液在B超下表现为盆腔内的液性暗区。
2.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如怀疑有盆腔粘连、盆腔肿物等情况,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特殊检查
1.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诊断慢性盆腔炎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的情况,如输卵管、卵巢、子宫及盆腔腹膜的病变,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但腹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2.输卵管造影:适用于怀疑有输卵管阻塞的患者,可了解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判断阻塞的部位和程度。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孕妇,在进行检查时要谨慎选择检查方法,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一般不建议进行X线检查,B超检查相对安全。老年女性患慢性盆腔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青春期女性若出现下腹部疼痛等症状,要详细询问病史,避免误诊漏诊,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心理状态。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检查和治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