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检查什么
急性胰腺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尿淀粉酶发病后不同时间开始升高且持续时间不同,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腮腺炎等疾病也可致其升高;血清脂肪酶起病后2472小时上升,对就诊晚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高;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发病后72小时CRP>150mg/L提示胰腺组织坏死可能;生化检查可出现血糖升高、血钙降低、肝功能指标升高等情况,且需结合患者基础疾病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方面,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及发现病因,但受胃肠道气体等干扰;CT是诊断重要手段,平扫和增强CT有不同作用,碘过敏患者需谨慎;MRI对软组织分辨强,MRCP可显示胰胆管形态,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患者不能进行。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淀粉酶升高的程度不一定和病情成正比,重症胰腺炎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对于有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诱发因素,突然出现腹痛等症状的患者,血、尿淀粉酶检测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不过,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淀粉酶升高,需进一步鉴别。
2.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并且特异性也较高。特别是当血、尿淀粉酶已经恢复正常时,血清脂肪酶的检测更能帮助诊断。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严重病例由于血浆渗出,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可能升高。对于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白细胞的变化情况还能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反应状态。
4.C反应蛋白(CRP):发病后72小时CRP>150mg/L提示胰腺组织坏死可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中会迅速升高,可作为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CRP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5.生化检查:血糖可能升高,多为暂时性,与胰岛素释放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有关;血钙降低,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若血钙低于1.75mmol/L则提示预后不良;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胆红素、转氨酶等升高,反映可能存在的胆道梗阻或肝脏损伤。对于本身有糖尿病、肝脏疾病的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需要综合分析,以准确判断胰腺炎对原有疾病的影响。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以初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判断有无胰腺肿大、渗出等情况,还能发现胆道结石等病因。但由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其对胰腺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对于肥胖患者或肠道积气较多的患者,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它常用于胰腺炎的初步筛查和病情的初步评估。
2.CT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平扫CT可显示胰腺的形态、密度,判断有无胰腺坏死;增强CT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胰腺坏死的范围和程度。CT检查对于评估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碘过敏史的患者,在进行增强CT检查前需要特别告知医生,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该检查。
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更好地显示胰腺的细微结构和周围组织的情况。MRCP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对于明确胰腺炎的病因,如胆源性胰腺炎的胆管结石等有重要价值。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