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穿刺活检的危害
肺结节穿刺活检是经皮穿刺肺部结节获取样本以明确性质的诊断方法,虽有重要诊断意义但存在危害,常见危害包括约20%30%发生率的气胸、可能损伤血管导致的出血、穿刺引发的肺部感染、低概率的肿瘤种植转移以及操作不当损伤周围组织器官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人群进行穿刺活检需特殊注意,比如老年人要全面评估,儿童要谨慎评估尽量选非侵入性检查,孕妇要考虑对胎儿影响,有基础疾病者需控制基础疾病;不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时,其诊断价值远大于风险,医生会评估病情和身体状况权衡利弊后决策。
一、肺结节穿刺活检概述
肺结节穿刺活检是一种通过细针经皮穿刺肺部结节获取细胞或组织样本,以明确结节性质的诊断方法。虽然该方法对于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危害。
二、肺结节穿刺活检的危害
1.气胸:这是肺结节穿刺活检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30%。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可能会刺破肺泡,导致气体进入胸腔,使肺组织受压,影响呼吸功能。小量气胸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胸闷、气短症状,经过卧床休息后可自行吸收恢复;而大量气胸则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高龄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肺功能较差的人群发生气胸后,恢复相对较慢,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2.出血:包括咯血和肺内出血,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肺部血管。少量咯血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一般可自行停止;严重的肺内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大量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止血治疗。凝血功能异常、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3.感染:穿刺操作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肺部,引发肺部感染,如肺炎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会增加,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4.肿瘤种植转移: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率较低,但理论上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将肿瘤细胞带出并种植在穿刺路径上,导致肿瘤在局部或远处转移。
5.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在穿刺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如损伤肋间神经导致局部疼痛,损伤胸壁血管引起局部血肿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肺功能和心肺储备能力较差,对穿刺活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在进行穿刺活检前,需要全面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严格掌握穿刺指征。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儿童的肺部尚未发育完全,进行肺结节穿刺活检需要谨慎评估。一般来说,应尽量采取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如果必须进行穿刺活检,需要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进行,并且要做好麻醉和监护工作,以确保手术安全。
3.孕妇:孕妇进行肺结节穿刺活检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在穿刺前,需要充分评估病情和穿刺的必要性,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如果必须进行穿刺活检,需要在妇产科医生和呼吸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术后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4.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COPD、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穿刺前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纠正凝血异常等情况。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这些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肺结节穿刺活检虽然存在一定危害,但在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的情况下,其诊断价值远大于可能带来的风险。在进行穿刺活检前,医生会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