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癣
体癣是由红色毛癣菌等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除特定部位外光滑皮肤引发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初期表现为红色丘疹等并形成环状或多环状皮损,患者有瘙痒感;病因包括真菌感染(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和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免疫功能等);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注意个人卫生等)、药物治疗(外用为主,必要时口服)及特殊人群针对性治疗;预防需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增强免疫力,积极治疗免疫低下基础疾病。
一、体癣的定义
体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阴股部以外的光滑皮肤上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这些真菌主要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
二、体癣的症状
1.初期表现:体癣初起时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之后会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相对清楚,皮损会逐渐向外扩展,而中央趋于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边缘可分布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色素沉着。
2.自觉症状: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搔抓后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
三、体癣的病因
1.真菌感染:致病性真菌是引发体癣的直接原因,这些真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比如与患有癣病的人或动物密切接触;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感染,如使用了被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等。
2.自身因素:一些因素会增加体癣的发病风险。如年龄方面,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真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的抵抗力也会降低。性别上,男性可能因活动量大、出汗多,更易创造利于真菌生长的潮湿环境。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经常穿紧身不透气衣物等,都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更容易感染体癣。
四、体癣的诊断
1.临床表现:医生主要根据典型的皮损表现,如环状或多环状的红斑、边缘有丘疹和水疱等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可通过真菌学检查来确诊,常用的方法有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直接镜检是取皮损边缘的鳞屑在显微镜下观察,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则可以确定具体的病原菌种类,有助于选择更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五、体癣的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洗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衣物、毛巾等生活用品。尽量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与衣物之间的摩擦和闷热。对于肥胖多汗者,要特别注意皮肤褶皱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2.药物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等。对于皮损面积较大、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特殊人群治疗: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的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口服抗真菌药物。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六、体癣的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与患有癣病的人或动物密切接触。
2.公共卫生: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健身房等,尽量使用自己的个人物品,避免使用公共毛巾、拖鞋等。
3.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