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生了外阴瘙痒怎么办
外阴瘙痒在临近分娩孕妇中较为常见,原因包括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原因有阴道炎症(如霉菌性、细菌性阴道炎,孕期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率约15%)、外阴局部病变(外阴湿疹、外阴营养不良)、卫生问题;全身原因有妊娠期糖尿病、胆汁淤积综合征。应对措施有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选合适衣物、避免搔抓)、针对局部原因治疗(依炎症类型用药)、针对全身原因治疗(控糖、用熊去氧胆酸等)。孕妇要注意清洗安全、遵医嘱用药,有基础疾病孕妇要积极控病情并告知病史。
一、明确外阴瘙痒的原因
1.局部原因
阴道炎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环境改变,易患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白带常呈豆腐渣样;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菌群失调导致,白带多有鱼腥味。这些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据研究,孕期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率约为15%。
外阴局部病变:如外阴湿疹,多因局部潮湿、摩擦等因素诱发,表现为外阴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瘙痒剧烈。外阴营养不良也可导致外阴瘙痒,同时伴有外阴皮肤变白、变薄等改变。
卫生问题:临近分娩,阴道分泌物增多,若不注意外阴清洁,分泌物长期刺激外阴皮肤,易引起瘙痒。此外,使用不透气的卫生巾、护垫或化纤材质内裤,也会使外阴局部湿热,增加瘙痒风险。
2.全身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尿液中含糖量升高,刺激外阴皮肤,引发瘙痒。有研究表明,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外阴瘙痒发生率较正常孕妇明显升高。
胆汁淤积综合征:孕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淤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瘙痒多从手掌、脚掌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包括外阴。
二、应对措施
1.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注意要从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细菌带入阴道。清洗时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液,以免破坏阴道正常酸碱平衡。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选择合适衣物: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勤换洗。避免穿紧身裤和化纤材质内裤,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和刺激。内裤清洗后最好在阳光下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
避免搔抓:外阴瘙痒时,搔抓虽能暂时缓解,但会加重皮肤损伤,可能引发感染,使瘙痒更严重。可通过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瘙痒感。
2.针对局部原因的治疗
阴道炎症:需就医进行白带常规等检查,明确炎症类型。霉菌性阴道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等抗真菌药物;细菌性阴道炎可使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但需注意,甲硝唑在孕早期使用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外阴局部病变:外阴湿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外阴营养不良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3.针对全身原因的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需严格控制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后,外阴瘙痒症状通常会缓解。
胆汁淤积综合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临近分娩时身体负担重,行动不便,在清洗外阴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滑倒。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影响胎儿健康。若外阴瘙痒伴有发热、腹痛、阴道流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可能是严重感染或胎膜早破等情况,需及时处理。
2.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孕期更要积极控制病情。同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在治疗外阴瘙痒时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糖尿病孕妇在治疗外阴瘙痒时,要更加注意血糖监测和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加重瘙痒和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