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肺栓塞的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血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血栓以诊断急性肺栓塞,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不匹配”现象辅助诊断;血液检查中D二聚体可排除急性肺栓塞,心肌损伤标志物可辅助评估病情;心电图可发现非特异性改变辅助判断;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相关表现提示肺栓塞并评估右心功能。
一、影像学检查
1.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
意义: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检查方法,能够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可清晰显示血管内充盈缺损、血管截断或管腔完全闭塞等情况。它可以准确判断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如,通过CTPA能够明确看到肺动脉内是否有血栓存在,以及血栓累及的具体肺动脉分支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CTPA都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意义: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之一,典型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即“不匹配”现象。该检查对于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等)的患者可能更具优势,因为其辐射剂量相对较低等特点。不同年龄的患者,只要病情需要,都可以考虑进行该项检查。通过该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肺部血流灌注情况,从而辅助诊断急性肺栓塞。比如对于长期吸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情况。
二、血液检查
1.D二聚体
意义:急性肺栓塞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并非肺栓塞所特有,许多其他疾病如炎症、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也可导致其升高。所以D二聚体检测主要用于排除急性肺栓塞,若D二聚体正常,基本可排除急性肺栓塞;若升高,则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其基础疾病较多,D二聚体升高时需要更谨慎地结合其他检查来判断是否为肺栓塞。
2.心肌损伤标志物
意义:部分急性肺栓塞患者可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如肌钙蛋白等。这是因为肺栓塞可导致右心负荷加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改变。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更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监测这些标志物可以辅助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心肌受累情况等。例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肺栓塞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可能提示心肌受到了进一步的影响,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三、心电图检查
1.意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非特异性改变,如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心电图的基础改变,在合并肺栓塞时需要仔细鉴别。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相关的心脏改变,但不能仅凭心电图确诊肺栓塞,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有心动过速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肺栓塞导致的心脏电活动异常情况。
四、超声心动图检查
1.意义: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壁运动幅度降低、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大、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等表现,有助于提示肺栓塞的可能,并可评估右心功能。对于不同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都可以提供有关右心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例如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本身就有一定特点,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栓塞对右心的影响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右心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肺栓塞相关的心脏改变提供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