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胃炎的症状、体征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症状包括腹痛(多在上腹部,因胃黏膜受刺激致胃平滑肌痉挛,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恶心与呕吐(引发呕吐反射,可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食欲不振(影响营养摄入)、呕血与黑便(提示病情危急);体征有上腹部压痛(程度因病情而异)、肠鸣音异常(可增强或减弱)、脱水体征(影响生理功能);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易脱水,用药需谨慎;老年人病情发展快、易出现并发症;有胃肠道病史者病情复杂,治疗需告知病史;孕妇用药要考虑对胎儿影响,均应及时就医。
一、症状
1.腹痛:是急性胃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隐痛、胀痛、剧痛等。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也就是肚脐以上、剑突以下的区域。这是由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平滑肌痉挛收缩而引起。不同年龄人群感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多表现为哭闹不安;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可能降低,腹痛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胃肠道病史的人,腹痛可能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长。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的感觉,随后可能发生呕吐。呕吐物通常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严重时可能会呕吐出胆汁,呈黄绿色。这是因为胃部炎症刺激了呕吐中枢,引发了呕吐反射。频繁的呕吐会导致患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
3.食欲不振: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不想吃东西。这是由于胃部炎症影响了胃的消化功能,使患者感觉胃部饱胀不适,从而没有进食的欲望。长期食欲不振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和本身营养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4.呕血与黑便: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和黑便的症状。呕血时,血液颜色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这是胃黏膜严重受损,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所致。黑便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现黑色。这种情况提示病情较为危急,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二、体征
1.上腹部压痛: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按压患者的上腹部,患者通常会有疼痛感。压痛的程度因病情而异,一般来说,炎症越严重,压痛越明显。上腹部压痛是急性胃炎的一个重要体征,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引起上腹部疼痛的疾病相鉴别。
2.肠鸣音异常: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大约45次。急性胃炎患者的肠鸣音可能会出现增强或减弱的情况。当炎症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时,肠鸣音会增强,可听到明显的咕噜声;而当病情严重,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时,肠鸣音可能会减弱。
3.脱水体征:对于频繁呕吐和腹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的体征。表现为皮肤弹性下降,用手指捏起皮肤后,皮肤不能迅速恢复原状;眼窝凹陷,尤其是儿童更为明显;口唇干燥等。脱水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急性胃炎发作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且更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尿量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在给儿童用药时要格外谨慎,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可能发展较快,容易出现并发症。家属要关注老人的饮食和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带老人就医。有胃肠道病史的患者,急性胃炎发作时可能病情更为复杂,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孕妇在孕期身体较为特殊,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发生急性胃炎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