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儿童和老年人更易感染)、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卫生条件差地区人群及常饮生水、食未洗净食物者易感染)感染;非感染因素有饮食(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或变质食物,儿童和老年人消化系统脆弱更易受影响)、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大量使用者易发病)及其他因素(腹部受凉、精神紧张焦虑等)。此外,还给出不同人群预防和应对急性胃肠炎的温馨提示,如儿童注意饮食卫生和腹部保暖、老人遵医嘱用药、孕妇告知医生怀孕情况、有基础疾病人群综合治疗等。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等。大肠杆菌在污染的水、食物中广泛存在,人体摄入被其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后,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沙门氏菌常存在于未煮熟的肉类、蛋类中,食用后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志贺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细菌性痢疾,也是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儿童的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肠道屏障功能减弱,也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毒。轮状病毒多在秋季流行,主要感染婴幼儿,病毒侵犯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在学校、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暴发流行。
3.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寄生虫也可能引起急性胃肠炎。阿米巴原虫可侵袭肠道黏膜,形成溃疡,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贾第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可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以及经常饮用生水、食用未洗净食物的人,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较高。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食用变质、过期食物,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急性胃肠炎。儿童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制品等,也可能诱发急性胃肠炎。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引起急性胃肠炎。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肠道黏膜受损的风险。长期或大量使用这些药物的人群,发生急性胃肠炎的可能性较高。
3.其他因素:腹部受凉、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诱发急性胃肠炎。腹部受凉可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腹痛、腹泻。精神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紊乱。儿童在受到惊吓或情绪波动较大时,容易出现胃肠功能失调。老年人在面临生活压力、环境变化等情况时,也可能因精神因素诱发急性胃肠炎。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同时注意腹部保暖。如果孩子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脱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在使用可能损伤胃肠道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发生。孕妇在孕期身体较为特殊,发生急性胃肠炎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急性胃肠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在治疗时应综合考虑,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