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机械性因素(外伤、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第一个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长时间仰卧位)以及其他因素(高龄孕妇、吸烟、滥用药物、有胎盘早剥病史);特殊人群如高龄、有相关病史的孕妇要严格产检,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孕妇日常要注意安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注意休息姿势,双胎或羊水过多孕妇分娩时要配合医生控制产程和羊水流出速度以降低风险。
一、血管病变
1.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重要危险因素。孕妇血压升高会导致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尤其是在孕期血压控制不佳者,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明显增加。
2.慢性肾脏疾病: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孕妇,其肾脏血管病变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肾脏疾病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容易在胎盘部位形成微血栓,进而引发胎盘早剥。这类孕妇在孕期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胎盘情况。
二、机械性因素
1.外伤: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是常见的机械性致胎盘早剥的原因。如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不慎摔倒、被他人碰撞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腹部,可使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
2.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时如果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会牵拉胎盘,使胎盘从子宫壁剥离。例如脐带绕颈、绕体等情况,可使脐带相对过短,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
三、宫腔内压力骤减
1.双胎妊娠:双胎妊娠的第一个胎儿娩出过快时,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可导致宫腔容积突然缩小,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因此,双胎妊娠分娩时需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避免第一个胎儿娩出过快。
2.羊水过多: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速度过快,也会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引发胎盘早剥。对于羊水过多的孕妇,人工破膜时需要注意控制羊水流出的速度。
四、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进而引起胎盘早剥。所以,建议孕妇在孕晚期采取左侧卧位,避免长时间仰卧。
五、其他因素
1.高龄孕妇: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血管弹性变差,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孕妇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产检,关注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2.吸烟:孕妇吸烟会使一氧化碳进入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胎盘缺氧。同时,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因此,孕妇应严格戒烟,同时避免吸二手烟。
3.滥用药物:孕期滥用某些药物,如可卡因等,可能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孕妇在孕期用药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4.有胎盘早剥病史:既往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会增加。这类孕妇在再次妊娠时,需要在孕期加强监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高龄孕妇、有高血压或慢性肾脏疾病等病史的孕妇,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胎盘情况等指标。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到外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滥用药物等。同时,要注意休息姿势,孕晚期尽量采取左侧卧位,避免长时间仰卧。如果是双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的孕妇,分娩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控制好产程进展和羊水流出速度,以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