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区别
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病因、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与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不同。病因上感冒多由多种病毒引起,免疫力下降易发病,传染性弱;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症状表现上感冒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病程短;新冠症状多样,部分重症风险高。实验室检查感冒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等增高;新冠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血常规等有相应改变。影像学检查感冒胸部无异常;新冠早期有小斑片影等改变。治疗与预后上感冒对症治疗,预后好;新冠对症支持治疗,部分重症风险高人群预后差。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者各有不同注意事项。总之,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多方面存在差异,需加以区分并针对性处理。
一、病因方面
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还可能因受凉、过度疲劳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或传染性相对较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二、症状表现方面
感冒:症状相对较局限,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常见症状有流涕、鼻塞、打喷嚏、咽痛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较轻,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病程通常较短,一般12周可恢复。不同类型感冒症状略有差异,如普通感冒主要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多样,部分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也有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发热可为低热、中等度热或高热,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等,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感冒:一般血常规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若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可确诊,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感冒: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五、治疗与预后方面
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的药物等,一般预后良好,自身免疫力正常者多可自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可使用相应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需要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疾病者等重症风险较高人群预后相对较差。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冒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儿童症状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咳嗽等,要注意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密切监测体温等,若出现呼吸急促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都更易出现病情变化,感冒时要注意休息保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加强护理。
孕妇:感冒时用药需谨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孕妇要更加谨慎对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密切监测自身和胎儿情况。
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是感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更加积极地控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感冒时用药要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更要加强监测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