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病因主要包括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吸烟等,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诊断方法有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不同特殊人群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年轻未生育女性要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老年女性需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要密切随访并提高免疫力,孕妇孕期一般密切观察,产后再评估治疗。
一、定义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该病变具有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等特征,意味着宫颈上皮细胞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异常改变,相较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其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二、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如HPV16、18型等。性行为传播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径,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2.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无法有效清除HPV病毒,从而增加患病几率。
3.其他因素:长期吸烟、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可能影响宫颈局部的免疫力,促使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遗传易感性可能使她们患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症状
多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见于其他宫颈疾病,因此不能仅凭症状来诊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四、诊断
1.宫颈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是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可以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改变,是一种初步筛查方法。
2.HPV检测: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对于判断病变风险有重要意义。如果TCT结果异常同时HPV高危型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3.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表面的病变情况,并取可疑组织进行活检,是诊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重要方法。
4.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金标准,能够明确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五、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明确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和利普刀(LEEP)锥切等。手术可以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2.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适用于病变较轻的患者,但可能存在治疗不彻底的情况,需要密切随访。
3.定期随访: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进展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未生育女性:在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手术治疗可能会对宫颈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增加早产、流产等风险。因此,对于年轻未生育女性,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生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治疗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备孕和孕期监测。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需要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由于老年女性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这类人群治疗后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免疫力,如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4.孕妇:孕期发现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处理需要谨慎。一般来说,在孕期不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而是密切观察。如果病变进展迅速或出现严重症状,需要多学科会诊,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产后需要再次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