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跟支气管肺炎的区别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的区别及应对措施,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病变在支气管,症状为咳嗽、咳痰等,X线早期可无异常,治疗以对症为主;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症状更严重,X线可见中下野、中内带斑片状影,治疗需控制炎症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病后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法,支气管炎多数预后良好,支气管肺炎轻症预后较好,重症可能危及生命。
一、定义和发病部位
1.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病变部位在支气管。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是常见病因,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也可能引发。
2.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二、临床症状
1.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部分患者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喘息,多在急性发作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一般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
2.支气管肺炎:症状比支气管炎更严重。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增快、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周发绀等。
三、影像学表现
1.支气管炎:X线胸片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
2.支气管肺炎:X线检查可见两肺中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影,可融合成大片状阴影,甚至波及整个肺叶。
四、治疗方法
1.支气管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化痰药物。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支气管肺炎: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支原体肺炎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同时还需进行退热、止咳、化痰、吸氧等对症治疗。
五、特殊人群影响及应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尤其是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容易发展为重症。对于支气管炎患儿,要注意多喂水,保证充足的休息。若体温不超过38.5℃,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支气管肺炎患儿需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患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后,恢复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防止痰液积聚。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患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后,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多喝水、多休息、雾化吸入等。如需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六、预后情况
1.支气管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通过及时治疗和适当休息,症状可在12周内缓解。但如果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增加治疗难度。
2.支气管肺炎:一般轻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