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新生儿肺炎
判断新生儿是否患有肺炎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观察症状表现,包括呼吸异常(呼吸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咳嗽、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状态变差及拒奶吐奶等;二是查看病史情况,涵盖产前(母亲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时(吸入污染羊水或产道分泌物)、产后(接触感染源、环境不卫生)感染因素;三是进行相关检查,有体格检查(听诊肺部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炎症指标、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四是关注特殊情况,如早产儿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低体重儿恢复能力差,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病情更严重复杂,对这些特殊情况需更密切观察、全面检查和个体化治疗。
一、观察症状表现
1.呼吸异常:新生儿肺炎时呼吸会明显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持续超过60次/分钟。同时可能伴有呼吸急促、费力,出现鼻翼扇动,即吸气时鼻孔张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还可能有三凹征,也就是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受阻,呼吸肌需要更用力地工作来维持呼吸。
2.咳嗽:虽然新生儿咳嗽反射较弱,但肺炎时也可能出现咳嗽症状,可为单声咳,也可能是连续咳嗽。咳嗽可能不剧烈,但会频繁发作,这是呼吸道受到炎症刺激的表现。
3.发热或体温不升:部分新生儿肺炎会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7.5℃;但也有一些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能出现体温不升的情况,体温低于36℃。这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4.精神状态:患病的新生儿精神会变差,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哭声微弱,不像平时那样活跃。还可能出现拒奶、吐奶等情况,这是因为身体不适影响了食欲和消化功能。
二、查看病史情况
1.产前感染:母亲在孕期有感染性疾病,如绒毛膜羊膜炎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增加新生儿肺炎的发病风险。此外,胎膜早破时间过长,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被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可能引发肺炎。比如急产、滞产等异常分娩情况,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3.产后感染:出生后接触了感染源,如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近距离接触新生儿后将病菌传播给孩子;或者新生儿居住环境不卫生,空气污浊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三、进行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听诊新生儿肺部,肺炎时可听到肺部有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道内有分泌物,气流通过时产生的声音。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值变化。如果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也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采集痰液、咽拭子等标本,检测其中的病原体,明确是细菌、病毒还是支原体等感染,以便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的重要手段,可显示肺部的病变情况,如肺部纹理增粗、模糊,有斑片状阴影等。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病变,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肺炎或病情复杂的情况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四、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肺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呼吸异常等表现可能更隐匿。而且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一旦怀疑有肺炎,应更加密切地观察和及时进行检查诊断。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暖,维持适宜的体温,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2.低体重儿:低体重儿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患肺炎后恢复能力较差。判断时除了关注上述常见症状外,还要特别注意其精神状态和喂养情况。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加重等情况,要高度警惕肺炎的可能。
3.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这些新生儿患肺炎后病情可能更严重,症状也可能更复杂。在判断肺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治疗方案也需要更加个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