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紫癜、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属皮肤血管炎,病因未明,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初为瘀点,后呈辣椒粉样,好发小腿等,男性多见)、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初为紫红色环状斑疹,好发小腿伸侧等)、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紫癜,好发小腿等,男性多见)。诊断靠临床典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辅助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减少站立行走、避免搔抓等)、药物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改善血管通透性及抗组胺药等)、物理治疗(如NBUVB)。特殊人群中,儿童选温和药物,防搔抓;老年人注意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加强保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谨慎用药,注重皮肤护理。
一、定义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皮肤紫癜、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属于皮肤血管炎范畴。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毛细血管壁病变、重力和静脉压升高、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初起为群集的针尖大小红色瘀点,后密集成片并逐渐向外扩展,中心部转变为棕褐色,但新的瘀点不断发生,散在于陈旧皮损内或其边缘,使皮损呈辣椒粉样外观。好发于小腿,也可累及大腿、躯干及上肢,男性多于女性,常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
2.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初起为紫红色环状斑疹,直径13cm,边缘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呈点状、线状或放射状,随后皮损中央逐渐消退,周边扩大呈环状、半环状或多环状,颜色可由紫红色变为棕褐色。好发于小腿伸侧,也可累及大腿、臀部及躯干。皮损可自然消退,但易复发,一般无自觉症状。
3.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表现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伴有紫癜性损害,融合成境界不清的斑片或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好发于小腿,也可见于大腿、躯干及上肢,男性多见,病程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三、诊断
1.临床诊断:医生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损害表现,如特定的紫癜形态、色素沉着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初步诊断。例如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的辣椒粉样外观、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的环状皮损伴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的苔藓样丘疹伴紫癜等。
2.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典型表现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溢,含铁血黄素沉积等。此外,还可能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紫癜。
四、治疗
1.一般治疗:尽量减少站立和行走时间,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静脉压力。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注意皮肤保湿,可使用温和的润肤剂。
2.药物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口服维生素C、芦丁等药物,可改善血管通透性。对于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3.物理治疗:部分患者可尝试紫外线照射治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有助于改善皮损。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外用药物时需注意选择温和、低刺激性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以免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家长应注意看护,防止儿童搔抓皮肤,造成皮肤破损感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皮肤干燥,应加强皮肤保湿护理,选择滋润度较高的润肤剂。由于老年人下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应注意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外用糖皮质激素应选择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物,且尽量避免大面积、长时间使用。如需口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同时,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