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是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可逆性气流受限,有喘息、咳嗽等典型及非典型症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诊断靠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肺功能及过敏原检测。治疗包括沙丁胺醇等缓解药物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控制药物,还有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非药物疗法。护理需注意生活护理、病情监测和预防感染。特殊人群如低龄患儿、有基础疾病患儿和过敏体质患儿,在用药、治疗方案制定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方面各有注意事项。
一、小儿哮喘的定义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二、小儿哮喘的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喘息时可听到类似吹哨子的声音,呼吸频率加快,患儿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的表现,严重时会出现耸肩、端坐呼吸等。咳嗽通常为刺激性干咳,在发作缓解期可转为有痰的咳嗽。
2.非典型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仅表现为反复咳嗽,尤其在运动、吸入冷空气、接触过敏原后咳嗽加重,这种咳嗽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常规止咳治疗效果不佳。
三、小儿哮喘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患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孩子患哮喘的几率会相对较高。
2.环境因素:常见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霉菌等;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空气污染、化学物质刺激;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四、小儿哮喘的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时间、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
2.体格检查:听诊肺部呼吸音,查看是否有哮鸣音等异常体征。
3.肺功能检查:对于能配合的患儿,可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通气功能和可逆性气流受限情况。
4.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查找可能的过敏原。
五、小儿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能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
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等)、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等),用于长期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
2.非药物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诱发因素: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避免接触宠物,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等。
呼吸训练: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
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剧烈运动,运动前可预防性使用药物。
六、小儿哮喘的护理与预防
1.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适宜;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
2.病情监测: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记录哮喘发作的次数、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按时接种疫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的患儿:低龄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在使用药物时要特别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更加细心,避免因误吸等情况导致病情加重。
2.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果患儿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在治疗哮喘时要综合考虑,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家长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告知患儿的病史,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3.过敏体质的患儿:除了避免已知的过敏原外,在接触新的物质时要格外小心,如食用新的食物、使用新的护肤品等,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同时,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了解过敏情况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