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辨头癣与脂溢性皮炎
头癣和脂溢性皮炎可从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人群表现等方面分辨。病因上,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通过接触传播,儿童及动物接触者易患;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受生活方式影响。临床表现方面,头癣分白癣、黑癣、黄癣、脓癣,各有特征;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有红斑、油腻鳞屑及瘙痒。实验室检查,头癣靠真菌镜检和培养确诊,脂溢性皮炎真菌检查非确诊依据,组织病理有特征。特殊人群中,儿童头癣发病率高,治疗用药谨慎,脂溢性皮炎注意清洁;成年人脂溢性皮炎与生活方式有关,头癣发病少需排查接触史;老年人患这两种病恢复慢,用药要注意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病因分辨
1.头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这些真菌具有嗜角质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如猫、狗等,以及间接接触被污染的梳子、帽子、枕巾等物品传播。儿童因头皮皮脂腺发育不完善,头皮抵抗力相对较弱,是头癣的高发人群。而经常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如饲养员,也增加了感染风险。
2.脂溢性皮炎: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以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皮脂腺分泌受雄激素水平影响,所以青春期及成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精神压力大、饮食习惯不健康(如高糖、高脂饮食)、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
二、临床表现分辨
1.头癣
白癣:初起为白色鳞屑性局限斑片,其上头发变为灰暗,稍有痒感。病发常在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有白色菌鞘。多在青春期可自愈,不留疤痕。常见于儿童。
黑癣:损害多为散在的点状鳞屑斑,病发出头皮即折断,呈黑色小点状,故又名黑点癣。炎症不明显,有时伴轻度瘙痒。病程慢性,可留下疤痕。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
黄癣:典型损害为碟形硫磺色黄癣痂,中心有毛发贯穿,有鼠臭味。病发干燥、无光泽、易折断,毛囊破坏,形成萎缩性疤痕,造成永久性秃发。多在儿童期发病,成人少见。
脓癣:为化脓性毛囊炎,形成暗红色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脓肿,表面柔软,有波动感,可形成多个排脓小孔。毛发松动易拔除,自觉疼痛或压痛。常见于儿童。
2.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眉弓、鼻唇沟、面颊、耳后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头皮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严重时可出现糜烂、渗出。成年人症状相对较重,常反复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分辨
1.头癣
真菌镜检:取病发或皮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或孢子。如白癣可见发外密集小孢子,黑癣可见发内链状大孢子,黄癣可见发内关节孢子和鹿角状菌丝。
真菌培养:可确定致病菌种,常用沙氏培养基培养。不同皮肤癣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及颜色等有差异,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2.脂溢性皮炎:真菌镜检及培养有时可发现马拉色菌,但马拉色菌在正常人皮肤也可存在,不能仅以此确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囊口角化不全、毛囊口有角质栓、皮脂腺增生肥大等特征。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头癣发病率较高。若怀疑头癣,应及时就医,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扩散。家长要注意儿童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梳子、帽子等物品。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对于脂溢性皮炎,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多注意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的洗发产品。
2.成年人:成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脂溢性皮炎。应调整生活作息,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健康饮食。若患有脂溢性皮炎,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治疗时,外用药物要按照医嘱规范使用。对于头癣,成年人较少发病,一旦发病多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需注意排查接触史并做好隔离。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代谢缓慢,皮脂腺功能减退,但因免疫力相对较弱,头癣和脂溢性皮炎若发生,恢复相对较慢。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需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