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脱水怎么办
脱水评估与治疗包含多方面内容。评估脱水程度,轻度丢失体液占体重3%-5%,症状轻可口服补液;中度占5%-10%,症状较明显,可先口服补液,不佳则静脉补液;重度超过10%,症状严重需立即静脉补液急救。治疗方法上,口服补液是轻、部分中度脱水首选,用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静脉补液用于中度口服不佳、重度或严重呕吐者,依脱水性质选液并监测调整。期间饮食要避免油腻等,婴幼儿、老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因自身特点在评估、治疗及饮食调整上各有注意事项。
一、评估脱水程度
1.轻度脱水:丢失体液约占体重的3%-5%。此时患者可能仅有轻微口渴,皮肤弹性稍差,眼泪和尿量稍有减少,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一般通过适当增加口服补液量即可纠正脱水。
2.中度脱水:丢失体液约占体重的5%-10%。患者口渴明显,皮肤弹性较差,捏起皮肤后恢复较慢,眼窝及囟门(婴幼儿)凹陷,眼泪减少,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此时需要积极进行口服补液,若效果不佳,可能需静脉补液。
3.重度脱水:丢失体液超过体重的10%。患者极度口渴,皮肤弹性极差,皮肤皱缩,眼窝和囟门深度凹陷,哭时无泪,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精神极度萎靡,可能出现昏迷、休克等严重症状。需立即静脉补液,并进行紧急救治。
二、治疗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和部分中度脱水患者,口服补液是首选方法。口服补液盐(ORS)含有适当比例的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等成分,能有效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根据脱水程度和患者体重,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确定合适的补液量。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导致呕吐。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脱水经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重度脱水或伴有严重呕吐不能口服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脱水的性质(等渗性、低渗性或高渗性脱水)选择合适的静脉补液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平衡盐溶液等,并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等指标,以调整补液方案。
3.饮食调整:在脱水治疗期间,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恢复。一般来说,应继续进食,但要避免食用油腻、高糖、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对于婴幼儿,若为母乳喂养,可继续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可适当稀释配方奶。较大儿童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4.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并治疗引起腹泻的原因。如果是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能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主要进行对症治疗。非感染性腹泻则需针对具体病因,如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需调整饮食结构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发生腹泻脱水时更易出现严重后果。在评估脱水程度时,囟门和眼窝的凹陷情况是重要指标。口服补液时,要耐心少量多次喂服,避免呛咳。若脱水严重,静脉补液时需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防止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尿量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腹泻脱水可能加重这些基础疾病。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心肾功能,避免补液过多过快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同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较弱,饮食调整时要更加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少量多餐。
3.孕妇:孕妇腹泻脱水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口服补液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摄入。饮食上,选择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若脱水严重,需在医生密切监护下进行静脉补液。
4.患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腹泻脱水可能导致血糖波动,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的使用。肾脏疾病患者,由于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受损,补液时要更加精准地控制补液量和成分,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也需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水治疗和饮食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