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怎么治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的治疗与管理涵盖多方面,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使用镇咳祛痰药、平喘药、抗感染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氧疗、呼吸锻炼、物理治疗);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者)在治疗时需注意不同事项;生活方式上要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同时患者要定期复查,包括相关检查,若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医。
一、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镇咳祛痰药:对于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复方甘草合剂、氨溴索等药物。复方甘草合剂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氨溴索能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及减少黏液的滞留,从而显著促进排痰。
平喘药:有气喘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氨茶碱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能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抗感染药物:如果存在细菌感染证据,如咳黄脓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等,可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2.非药物治疗
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进行长期家庭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呼吸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是用鼻吸气,缩唇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地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腹式呼吸是患者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部向外隆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腹部下陷。呼吸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功能。
物理治疗:如胸部叩击、振动排痰等。胸部叩击是将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胸部;振动排痰是使用振动排痰机,通过振动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物理治疗可以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同时,老年人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2.儿童:儿童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对于低龄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多喂水、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如果需要使用药物,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此外,儿童的依从性较差,家长要做好护理和监督工作,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3.孕妇:孕妇在孕期用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时要特别谨慎。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多喝水、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基础疾病治疗的药物。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生活方式调整
1.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减少呼吸道刺激,减轻咳嗽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患者应立即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
2.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如花粉、尘螨、化学气体等。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窗帘;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停留。
3.饮食调整:患者应摄入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
4.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定期复查
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包括血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咳嗽症状加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