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是产前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手段,通过专门仪器持续记录胎儿心率、子宫收缩和胎动情况。其原理是利用探头监测并转化显示相关指标,操作包括准备和记录过程,指标有胎心率(含基线胎心率、胎心率变异)、宫缩压力、胎动等及各自意义,适用人群为中晚期所有孕妇及高危等特殊孕妇,适用时机从妊娠3234周左右开始,特殊人群如高龄、肥胖、有妊娠合并症孕妇胎心监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胎心监护的定义
胎心监护是一种通过专门的仪器持续记录胎儿心率,并同时记录子宫收缩和胎动情况的产前监测方法。它能够动态地反映胎儿在子宫内的安危状况,是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胎心监护的原理
通过胎儿监护仪上的探头来实现对胎儿心率等指标的监测。胎心监护仪可以将胎儿心脏跳动的频率转化为图形和数字等形式显示出来,同时也能记录子宫收缩时宫腔压力的变化以及胎动时胎儿心率的相应改变。正常情况下,胎儿心率会随着子宫内环境的变化而有一定的波动,而胎心监护就是通过对这些波动情况的分析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等问题。
三、胎心监护的操作过程
1.准备工作:孕妇一般需要仰卧位,将胎心监护仪的探头放置在孕妇腹部合适的位置,通常是先找到胎儿的胎心位置,然后将记录子宫收缩的压力探头放置在子宫底部等合适位置。
2.记录过程:一般会持续记录2040分钟左右。在记录过程中,孕妇可能会有胎动等情况,这些都会被仪器记录下来。医护人员会在记录过程中观察胎心、宫缩和胎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情况。
四、胎心监护的指标及意义
1.胎心率(FHR)
基线胎心率:指在无胎动、无宫缩影响时,10分钟以上的胎心率平均值。正常基线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如果基线胎心率持续低于110次/分钟或高于160次/分钟,可能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当基线胎心率低于110次/分钟时,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风险会增加。
胎心率变异:是指胎心率有小的周期性波动。正常的胎心率变异表明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如果胎心率变异消失,可能提示胎儿储备能力下降。
2.宫缩压力:通过记录子宫收缩时的压力变化来了解宫缩的强度、频率等情况。正常的宫缩有助于胎儿的分娩,但如果宫缩过强或过频等异常情况,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过强的宫缩可能会导致胎儿供血不足等问题。
3.胎动:胎动与胎心率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胎动时胎心率会有所加快。通过记录胎动情况,可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活动状态,如果胎动过少或过多,都可能提示胎儿宫内情况异常。
五、胎心监护的适用人群及时机
1.适用人群
所有孕妇在孕期的中晚期都需要进行胎心监护,尤其是高危妊娠的孕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孕妇,以及过期妊娠的孕妇等。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胎心监护的频率可能会更高,以便更早地发现胎儿宫内异常情况。
对于一些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孕妇,胎心监护也是监测胎儿状况的重要手段。
2.适用时机
一般从妊娠3234周左右开始,孕妇需要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对于高危孕妇,可能会提前开始胎心监护。例如,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可能在妊娠28周左右就开始进行胎心监护。
六、特殊人群胎心监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儿宫内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在进行胎心监护时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各项指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宫内环境,所以医护人员需要更加仔细地分析胎心监护的结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肥胖孕妇:肥胖孕妇由于腹部脂肪较厚,可能会影响胎心监护探头的放置位置和信号的采集。医护人员需要更加耐心地寻找合适的胎心位置,确保能够准确地记录胎心、宫缩和胎动等指标。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因为肥胖导致孕妇不适等情况。
3.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胎心监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孕妇的心脏状况,因为胎心监护可能会对孕妇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胎心监护结果的分析要结合孕妇的整体病情进行综合判断,确保能够准确评估胎儿的宫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