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脱肛的原因
直肠脱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解剖因素(小儿发育未成熟、老年体弱、多次分娩女性致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腹压增加因素(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举重运动使腹压升高)、疾病因素(内痔、直肠息肉牵拉,神经损伤致功能障碍,营养不良使支持组织松弛)、手术因素(肛门直肠及盆腔手术损伤支持组织),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预防建议,如小儿合理喂养、老人治疗慢性病、产妇进行康复训练、肠道疾病患者及时治疗、手术选正规机构和有经验医生等。
一、解剖因素
1.小儿发育未成熟:小儿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直肠呈垂直位,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缺乏骶骨的有效支持,容易向下滑动而发生脱肛。而且小儿的盆底肌肉和筋膜发育不完善,对直肠的固定作用较弱,增加了脱肛的风险。
2.老年体弱: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盆底肌肉、筋膜及肛门括约肌等支持组织松弛无力,不能有效地固定直肠,使得直肠容易脱出肛门外。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进一步削弱了身体的整体机能,也会影响直肠的稳定性。
3.多次分娩女性: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筋膜会受到过度的牵拉和损伤,导致其支持力量减弱。多次分娩会加重这种损伤,使直肠周围的支持结构变得松弛,增加脱肛的发生几率。
二、腹压增加因素
1.便秘:长期便秘患者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使腹压急剧升高。过高的腹压会对直肠产生向下的压力,推动直肠向下移位,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脱肛。而且便秘时大便干结,在通过直肠和肛门时会对直肠黏膜造成摩擦和损伤,进一步破坏直肠的正常结构和位置。
2.腹泻:频繁腹泻会使肠道蠕动加快,肠管内压力增大。同时,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多,每次排便都可能对直肠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直肠黏膜或肠壁受到牵拉,容易引起直肠脱出。此外,腹泻还可能导致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包括盆底肌肉,从而增加脱肛的风险。
3.前列腺肥大:男性患有前列腺肥大时,会导致排尿困难。患者在排尿时需要用力增加腹压来克服尿道阻力,长期如此会使腹压持续升高,对直肠产生向下的压力,增加脱肛的可能性。
4.慢性咳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会使胸腔内压力反复升高。胸腔压力的变化会通过膈肌传导至腹腔,导致腹压升高,对直肠产生压迫,促使直肠向下移位,引发脱肛。
5.举重运动:长期从事举重等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在举重过程中需要瞬间增加腹压来完成动作。频繁的腹压升高会对直肠造成较大的压力,增加直肠脱垂的风险。
三、疾病因素
1.内痔、直肠息肉:较大的内痔或直肠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并且在脱出过程中会牵拉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层与肌层分离,进而引起直肠脱垂。
2.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导致支配直肠和肛门的神经功能障碍,使得直肠和肛门的肌肉失去正常的神经支配,无法维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容易出现直肠脱出的情况。
3.营养不良:身体营养不良时,会导致盆底肌肉、筋膜等组织萎缩、松弛,对直肠的支持和固定作用减弱。同时,营养不良还会影响直肠黏膜和肌层的正常发育和修复,使直肠的稳定性下降,增加脱肛的发生风险。
四、手术因素
1.肛门直肠手术:如肛瘘、肛裂等手术,如果手术操作不当,损伤了肛门直肠周围的肌肉、筋膜和神经等支持组织,会破坏直肠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导致直肠失去有效的固定和支撑,从而引发脱肛。
2.盆腔手术:一些盆腔手术可能会损伤盆腔内的神经和血管,影响直肠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导致直肠周围组织的功能障碍,增加脱肛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对于小儿,家长应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小儿腹泻和便秘,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在小儿排便时,不要让其长时间蹲坐便盆。如果发现小儿有脱肛的迹象,应及时就医。老年人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多次分娩的女性可以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支持力。对于有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的人群,要及时治疗,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在进行手术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