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喝到胃出血的症状
喝酒导致胃出血会出现多种症状:一是呕血,酒精刺激使胃黏膜受损、血管破裂,出血量大且速度快时血液反流经口腔呕出,颜色与出血速度和在胃内停留时间有关,年轻人和老年人耐受性不同,有慢性胃病者更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重;二是黑便,胃内血液在肠道反应使粪便呈黑色,一般出血量5070毫升以上可出现,长期大量饮酒者更易出现,年龄大且患心脑血管病者后果可能更严重;三是腹痛,酒精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等刺激神经末梢致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年轻人和老年人反应有差异,有胃病史者症状更明显;四是头晕、乏力,失血使血容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致头晕,组织器官缺氧营养供应不足致乏力,贫血者、老年人症状更严重;五是其他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口渴等,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时症状更明显、恢复慢,孕妇出血会威胁自身及胎儿健康,有肝脏疾病者更易出血不止且全身症状更严重。
一、呕血
酒精对胃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大量饮酒后,胃黏膜受损严重,血管破裂出血,当出血量较多且速度较快时,血液会反流至食管,经口腔呕出。呕出的血液颜色与出血的速度和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有关。若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的血液多为鲜红色或伴有血凝块;若出血速度相对较慢,血液在胃内与胃酸充分混合,血红蛋白被胃酸作用后,呕出的血液可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不同年龄人群对此症状的耐受性有所差异,年轻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可能对失血的耐受能力稍强,但也不能忽视呕血症状;老年人则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更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有慢性胃病病史的人群,如胃溃疡、胃炎患者,本身胃黏膜就较为脆弱,喝酒后发生呕血的概率更高,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二、黑便
胃内出血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现黑色。一般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时,就可出现黑便。黑便通常质地较软,表面富有光泽,如同柏油一般,故也称为柏油样便。黑便的出现提示出血部位可能在胃或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胃肠道黏膜反复受损,更易出现黑便症状。年龄较大且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黑便导致的失血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三、腹痛
喝酒导致胃出血时,患者通常会感到上腹部疼痛。这是因为酒精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炎症、糜烂甚至溃疡,刺激了胃壁上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疼痛感。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或剧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与饮酒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以及胃黏膜损伤的程度有关。年轻人可能因为痛觉相对不敏感,初期对腹痛症状不够重视;而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可能较为迟钝,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实际病情可能已经较为严重。有胃病史的人群,腹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且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头晕、乏力
胃出血导致失血,人体血容量减少,会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状。当失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站立或行走时可能会感觉天旋地转,甚至有晕倒的风险。同时,由于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患者会感到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可能连日常的简单活动都难以完成。贫血患者喝酒后发生胃出血,头晕、乏力的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恢复也相对较慢。老年人本身就可能存在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失血后更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加重头晕症状,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五、其他症状
除上述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口渴等症状。这些症状是身体对失血的一种应激反应,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面色苍白是由于失血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布,减少了皮肤的血液供应;出冷汗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心慌是因为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加快跳动以增加心输出量;口渴则是身体缺水的信号,提示血容量不足。儿童和青少年一般较少出现喝酒喝到胃出血的情况,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些全身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且恢复相对成年人更慢。孕妇喝酒导致胃出血时,不仅自身健康受到威胁,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肝脏的凝血功能可能存在异常,胃出血后更易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全身症状也会更严重。



